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后稷故里 那一片油菜花香
来源:武功县小村镇纪委 作者:高有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5-17 16:45:15

春风一熏,春雨一润,大地便软酥酥地可人,草木一片新翠,鸟儿欢唱鸣啭,花儿次第绽放,人心变得明媚而阳光,总想走出户外,放飞自己。

那一片醉心的金黄不远,就在后稷故里,漆水河畔的东塬上。

沿河湾形成的景观路迤逦向东,行至一厘许,再往北拐,见一门楼书有:“一方春色醉古城,满目金黄香百里”的楹联,过了门楼,再往北继续前行,这一段路陡峭而曲折,缓缓行驶,隔窗便能看见画廊里的姜嫄水乡,街衢花柳,亭台水榭,生动而宁谧。到达坡顶,绕过二水寺村口那棵驱杆苍劲的古槐,再往北爬上一道土坡,便到达塬畔上。

“为觅春踪垄上行,晴光一点入明眸”。看见大片大片让人惊喜,令人震撼的油花菜海,不由得“哇!——”地叫出声来,接着,就张开双臂,高兴地欢呼着旋转起来,好想把整个花海抱在怀里,揽入胸间。见过油菜花,却没见过这么大的油菜花海,东西一望,没有边际,南北一看,茫茫苍苍,八百里秦川,恐怕只有这儿的花海气势最为壮观了!有人说,这是当初征战时,黄帝褪下的一袭战袍;有人说,这是农耕文明开启时,后稷教民稼穑留下的一个硕大的印章;也有人说,这是才女苏惠织锦时,献给大地的一方锦帕;在我看来,它像一片片舞动摇曳的诗行……

金黄色确是最耀眼,最辉煌的颜色。它把宫廷的高贵和民间的纯朴统一起来,也将君主的喜忧和百姓的温饱联系起来。清.乾隆皇帝有诗云:“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新卜榨新油。爱它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油菜花确实不是一般的花,资质特别,秀外慧中,既可观赏,又能结籽榨油,滋润肚腹。小时只记得人们普遍食用棉籽油,铁勺儿炒菜时,从生产队分来的少许棉油里滴上几滴,上瓶盖时,还要拧着脖子用舌头舔几下。菜籽油更是少之又少,难以吃上。过生日时,祖母曾经用菜油给我炒过一个土鸡蛋,那个香啊!直到现在都忘不了。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才开始大量种植油菜。油菜是一种耐寒、抗冻,生命力极强的农作物。每年的九十月份,温度适时,播种育苗,到十一月初分行移栽,再到冬春施肥灌溉,来年三月,一场春雨,油菜一夜之间就蹿到半人高。那些间次生发的细枝嫩杈,呈伞状排列,密密围拢,簇簇拥拥,挨挨挤挤,绽蕾吐蕊,迎风欢舞。它的蓬勃,它的茂盛,它的清新亮丽,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也勾起人无限遐想……

那些用纯菜油摊的煎饼、烙的油饼、蒸的花卷包子,一提起就让人口水直流……油菜见证了一段历史,书写了一个民族由贫穷到富裕,由弱小到强盛的旖旎华章……

人类总是先物质而后精神。从前,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精神和余钱出门游玩,如今不同了,旅游观光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打开视野,壮阔心胸,提携精神的第一需求。假如朋友几天不见面,出口第一句话就会问:到哪游去了?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最喜欢到山林乡野来散心。油菜花刚刚绽放,塬畔上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许多游客。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全国各地,天南海北,有人自驾,有人随团。路显得窄了,停车场不够用了,一拨人未离开,一拨人又来了,大路小径,四角八岔,到处都是游人。有打伞的,有戴遮阳帽的,也有手搭凉棚的。有人变换着姿势,在花丛间留影拍照,有人手拿一把艾草,一边走一边咿咿呀呀地哼唱,也有人登高远眺,即兴吟诗……

花丛中,那些用最新思维和现代手笔复原的马车,轿子,鸟兽,蜂蝶等,栩栩如生,惹人爱怜。还有抬轿子的轿夫,拉弓箭的将士,头上扎裹的黄巾子,梭镖上挽的大红绸,那些身着唐装汉服,面容姣好的妙龄女子,那些骑着高头大马,铃铛脆响,来回奔驰的帅哥俊男……这些在广阔的蓝天下,独特的地里环境上演绎的精彩镜头,让人恍若置身于远古的郊野,不由想起热闹繁华的《清明上河图》……

迂回穿过花间小径,登上崖畔边那座古雅的观景亭,凭栏远眺,古城的冈峦河岔,八景遗迹,尽收眼底。两条小河,漆水和沮水由北而南,玉带似的,绕过古城的脖子和腰际,在城南的浒西庄与苇河相汇。当年,落难的状元,明代文学家康海就在此隐居,写下了著名的《沜东乐府》《武功县志》和《中山狼传》;视线由此移向西南的小华山,那里就是圣母姜嫄的墓冢,此处高台独秀,古柏森森;再往西北的上阁祠看,那里有一座“望归亭”,几千年前,农业始祖后稷随大禹治水,数年不归,母亲姜嫄思儿心切,就在稷山顶上翘首远望,日夜等待,后人念他们母子情深,仁心爱民,就在此修了一座望归亭;再往北,龙门村依傍的香山山麓,便是“苏武故园”,爱国使臣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的故事妇孺皆知,墓园的山门和大殿上,还有华国锋主席题写的匾额“高风亮节”,“民族忠魂”,凡人所见无不赞叹;视线回溯南移,目光被高耸入云的报本塔所吸引,一代明君李世民知恩报本,改宅为寺,少年时代在漆水河对岸的客山上读书晒书的故事更是励志;感兴趣的朋友自然会拨草觅踪,涉水探寻……

庙宇川塬四时景,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有名的关中历史名镇。每一处圣迹都有来历,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动人故事……

生命在哪里诞生,便在哪里扎根,情和爱,梦与魂,便在哪里萦绕缠绵,就像塬畔上的扒地草和蔓不断,丝丝缕缕,牵牵连连……武功人爱武功,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本土生民到在外游子,一提起家乡就神采飞扬,两眼放光,和外面人聊起武功古城,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热情真诚的武功人,本色,倔犟,但绝不保守,他们明事理知进退,顺天道扬古风。老镇开发紧锣密鼓,电商新城如火如荼,非物质文化遗产锅盔麻花,美名千里,还有手工草编,传统馨绣,苏绘土织布等等,可谓万有并作,百业兴旺。勤劳智慧的武功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秀美着武功,装扮着武功,爱恋着武功。更有鹤发童颜的老作家,不慕名利,坐镇老城,日夜坚守,秉笔春秋。将武功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向世界,说给世人。他就是康海的化身,活着的陶渊明。

保护与传承,开发和利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正在武功这片热土上相互驱动,翩翩起舞……古城衬托着花海,花海点亮了古城。谁敢说武功古城不是天底下最古老最神圣,最丰饶,最美丽的古城,谁来到这里,会走马观花,匆匆忙忙地转一圈,不吃一碗正宗地道的旗花面转身就走呢?

民俗风情街可以走走,古镇茶楼可以坐坐,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如女子走秀,小伙杂耍,秦腔唱段,口技,相声,媚娘不倒翁等等,可尽情欣赏,随意点播……

到了晚上,夜幕合围,四周的冈峦如屏风,似天门,重重闭合,给人别样的踏实感和神秘感,如果你毫无睡意,可约三五知己,乘一叶小舟,顺河而下,自在漂流,一边享受着清风明月,一边吟诵李白,杜甫,韦应物留给武功古城的诗句,在如梦如幻的意境里渐渐沉醉,你会做一个金黄色的梦,你的生命也如油菜花一样,经冬历春,秀籽结实,炸出透亮清纯的汁液,滋养你,滋养每一个朴素淡泊,有滋有味的日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