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恰逢土地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余元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下,父母勤劳朴实,勤恳照料着家里的三十八亩田地。在余元的记忆里,他的童年无疑称得上幸福,生活没有当时普通百姓的拮据,尚且供得上他上学。余元就这样读完了初小以及高小。
后来,余元入伍了,在与同志的相处中,他愈发喜爱这个集体。他们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军民一家,鱼水情深,受到沿路人民的热烈欢迎。解放军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官兵平等,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待遇,团结一致,有着相同的革命理想。同时,解放军部队还有文艺活动,大家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这样的部队,吸引了很多新鲜血液,不像国民党军队是靠强硬征兵导致士兵信念不坚定,一盘散沙极易溃散,解放军部队完全是靠自身魅力吸引了自愿参军入伍的人们。在这个团结的部队里,余元的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兴奋并且斗志昂扬地参与每一项工作。
在诚恳的要求下,余元加入了中国国产党。他跟随解放军部队南下,从学员做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组织交代的工作认真完成,组织的要求严格执行,尽力做好一名合格的党员。这是余元革命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他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就更清楚新时代的来之不易。他坚持参加党支部举办的学习教育活动,一笔一划地把毛泽东思想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活到老,学到老”,在余元看来,只有学习能使自己充实,让自己不断进步。在学习中,他更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更懂得党中央的思想内涵,将共产党精神、革命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体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对党和人民的初心,坚持远大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兢兢业业为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大半生精力后,余元退休了。回想起来,他总是骄傲地对自己投身革命事业的经历如数家珍。余元的儿子和孙子对他那些革命队伍里发生过的事都烂熟于心,
“他总爱讲这些。”余元的儿子无奈地笑着说。
在余老爷子看来,这些是他这一辈子最宝贵的东西。他把这些事都教给子孙后代,是要他们也学习当时的人们,不求回报不求功名,甚至不想结果,只是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为人民谋幸福,把百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余元这一辈的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怕苦不怕累,到国家最需要建设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青春投身于革命,顽强拼搏,踏实肯干,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带领人民走出黑暗,走向繁荣,走向复兴。
不论经过了多少年,余元始终记得,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凡事以人民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每次别人因为这些来感谢他,他总要指指那因年岁斑驳却擦得发亮的党徽说道,“我是共产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余元的影响下,他的后辈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父亲教给我们的,都是怎样做一个好人,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些是必须要继承和发扬的。”余元的儿子如是说道。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在革命人眼前一一实现了。他们见证过新中国的苦难,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坚韧和奋斗挽起残破的河山,他们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他们见证了当下中国的强盛。这越来越好的中国,就是许多人为之牺牲的意义,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