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从王鼎的清正廉洁说家风教育
来源:驻乾县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杨言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4-30 15:08:01

王鼎,陕西蒲城人,为嘉庆元年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可谓权高位重,是清后期的政治家。王鼎幼时家极贫,他常从邻居家借面度日,后来发奋苦读,终成国家栋梁之材。他一生为官四十余载,面对当时的官场腐败,陈规陋习,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本色。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皇帝命王鼎去江西主持乡试,王鼎到了江西,地方官绅纷纷前来拜会,有人阿谀奉承,想贿赂王鼎,为自己子弟亲友疏通关系,这些均被王鼎拒绝。乡试一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被选上,兴高采烈;那些企图拉拢考官者名落孙山,对王鼎恨之入骨,便在王鼎回京路上的山口写上“虎去山还在”,王鼎看到后微微一笑,命随从取来笔墨,在那五字旁边写下“山在虎还来”!围观的群众顿觉天日增光,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王大人为国选贤,不徇私情,情操绝俗!”

道光十五年(1835年)阴历五月,王鼎的儿子王沆由北京回蒲城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陕西乡试,临行时王鼎为儿子题诗,鼓励王沆认真学习,考取功名,将来报效国家,而且特别为儿子制定了到家四要:少见人,多读书,遇众谦,出言慎。为避嫌疑,王鼎又写家书:“再,主考皆门生,到省时勿见客,尤不可见长官。更嘱董桂(仆从)等勿从街上走,力杜嫌疑,以正自持,万勿迟滞。其子王沆不负父亲期望,刻苦学习,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二十年(1840年)中进士。

王鼎官拜军机大臣,权高位重,为防止家人仗势欺人,他给四弟的家书这样写到:“吾弟在家务要闭门自守,地方间事万不可管,公事更不可沾,公门更万万不可入。”

王鼎的清正廉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建设好家风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家教论述的深刻内涵,学习前人的家风家教成果,教育好家人和子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强添砖增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