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蝜蝂传》中的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一直背负贪欲而行,最终掉下来摔死,酿成悲剧,就如同人的贪念和欲望,如果不坚守清心居正,走正直之道,最终也会沦为“蝜蝂”。
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党的十八大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腐倡廉一直在路上。
纵览党的十八大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从“打虎”到“拍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从上到下全面整治,反腐惩恶,100多名省以上高官被查处,20万名党员干部受处分,数量之庞大,引人深思、令人警醒。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反面典型为镜鉴,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做到居心清正、正道直行,真正植廉于心、践廉于行。
植廉于心,心有所畏。廉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们党员干部是链接党群关系的桥梁,必须坚守清廉,深学细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深植清廉种子,让廉洁思想入脑入心。不为歪风所动、不为邪气所扰,做到风清气正、志洁行廉。
践廉于行,行有所止。古有“一钱太守”刘宠、“包青天”包拯,现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袖清风”孔繁森,都是我们“践廉于行”的好榜样。“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纪律和规矩不是可以伸缩的“橡皮筋”,而是带电的高压线,是不可碰触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告诫党员干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党员干部必须以过硬的本事、严明的纪律、实际的行动恪守“升官”“发财”双红线,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
植廉于心,心有所畏;践廉于行,行有所止。“为官常想,官是公仆,恃官傲物人不齿;用权当思,权本民赋,弄权谋私法难容”。只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能做到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才能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干事创业的基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