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民间有崇拜英雄忠臣的传统。人们希望保国杀敌或被昏君奸臣害死的英雄忠臣,都能成神,继续保佑百姓,便自发为之塑像建庙崇祭,后代帝王也予以承认敕封。在福建福清东瀚万石山的护国禅寺内就有这样一座岳帝厅,内供岳飞、关羽三个人的神像。其中在一匹昂首挺胸的高头白马旁边有一尊神像,民间称之“白马状元”。这位“白马状元”,就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文天祥。
文天祥因那句永垂青史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被人们所熟知,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南宋时期宋理宗钦点的状元,又因为他不仅学识渊博,更具有崇高的气节和一身忠肝义胆,后人又称他为“状元中的状元”。
作为一名状元郎,其文采水平自然可见一斑。事实上,文天祥除了留下我们熟悉的这些诗词之外,他还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当然,以诗、词为最多,除了《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
早在文天祥参加科举时期,当时南宋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看到文天祥的科举试卷时,便盛赞文天祥的忠肝义胆,认为他所写的文章流露出古代贤人之风。特别到了德祐年间之后,他的诗词文章多呈现出忠愤慷慨之义,气势豪放,大气磅礴,情调高亢,允称诗史,这些诗句也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其中除却《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耳熟能详的诗句之外,有一首《南海》诗读来也感人肺腑:“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这是文天祥在抗击元军时遭遇兵败,退守岭南期间,面对波涛翻滚的大海,眼前仿佛是无数死去的将士和百姓的身影,此时他将要离开南海,就要北上。不知前路如何,但北上抗敌的决心依然坚决。文天祥这时已经两鬓花白,哪怕面对狂风巨浪,也要奋战到底。看着眼前的波涛,他有感而发,发誓要与南宋朝廷共存亡。他面对大海宣誓,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的诗篇。
这首诗表达的是文天祥的誓言,也是他的理想。他就像蜀汉的诸葛亮,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凭借他的才智,完全可以理性地分析天下局势。不过,理想促使他必须拼搏。我们在文天祥的身上看到了八个字,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首《南海》不同于《过零丁洋》的悲壮和无奈,充满了壮志豪情,有豪迈之气。文天祥和屈原一样,遇到国事和个人的凄凉境遇,就会油然而生出仁人志士舍身取义的精神。我们通过读诗,可以感受到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能体会到他那种愿望难遂的痛苦。所以说,他既是文人,又是勇士。
千百年来,文天祥作为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英勇斗争的民族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崇敬。后世的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垂史册,而象征着他人格与气节的那些诗句,更是激励着后来人,始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文天祥用诗的语言告诉后人,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更用他的行动昭示后人,何为中华民族的忠肝义胆、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