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人物、情节均为虚构)
杨建从事水利工作已经有20余年,刚步入职场,杨建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踏实肯干,但随着业务的熟练以及职权的提升,他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便给了商人围猎他的机会,从刚开始的欲拒还迎到最后的主动索要,杨建一步步身陷泥潭,不可自拔。
2003年,杨建从大学一毕业便进入区水利局工程运行管理科参加工作,作为新人一枚的杨建,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摸索还申请了水土保持的相关专利,通过随和的性格和突出的表现,领导和同事都认为杨建是个人才。但是,人的才能用对了地方就是人才,用错了地方就是庸才。
2010年,杨建的专业技能已经炉火纯青并通过晋升提拔为办公室主任,领导也将难搞的区域河道治理工作交给他,而这一工作可是难啃的硬骨头,河道治理就要牵扯清理河道的项目,那就需要招标让第三方公司清理,他也听说此次有好几家有实力的公司都在盯着河道清理项目,而且,这些公司背后都有所谓的“关系”。
区里实施河道清淤15680m,实施河道岸坡治理9000m,本次项目涉及资金高达3000多万,所以项目怎么安排招标是目前最难解决的,杨建一方面想着如何选到合适的公司,一方面想着怎么才能好不得罪这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最近,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因为这个项目的事找到他咨询了,并带着他们所谓的“诚意”,当然,他没有胆量收。
杨建终于体会到关键岗位的不易。在一次和朋友吃饭时,杨建向朋友诉说工作难开展,朋友当下给出建议:将大项目拆分为小项目,将项目分给各个公司去做,这样既完成了项目,又不得罪这些公司背后的“关系”。于是,杨建就将3000万的大项目拆分成几个小项目,一方面,项目资金变小之后,审核相对较宽松,可操作性就比较强;另一方面,还能将项目分配不得罪人。
杨建本以为他解决了这次难题,事实上,他早已在违规违纪的边缘试探。
在这次项目结束之后,这几家公司负责人轮番接待了杨建,慢慢的,杨建心里逐渐被物欲腐化,开始了高消费,而他也发现自己的工资不够挥霍,他的心理防线第一次产生了松动。
终于,在一次竞标项目公司送上了“心意”时,他心情复杂的收下了,而这一次就好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发不可收拾。而仅在这个关键岗位上,杨建就收受礼品、礼金达400余万。
2018年,杨建被提拔为水政监察大队队长,这也意味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杨建凭借自己专业能力,开始逐渐膨胀,并且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强,平时收点好处是自己应得的,彻底丧失理想信念。而在水政监察大队的岗位上平日里会遇到一些企业工厂的污水排放治理,这个需要和环保局共同去监督检查的,在排污检查时,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乘机向企业索贿。此时的杨建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而他也成为了这些黑心企业的“保护伞”。
就在杨建沾沾自喜时,市纪委在核实工业企业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时,顺藤摸瓜发现了杨建索贿的问题线索,并着手对杨建展开调查。杨建刚开始还试图与工业企业负责人串供,直到纪委工作人员将调查的证据摆在他面前时,在铁证面前,杨建的最后防线被击破,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违法犯罪事实。
据调查显示,自2010年至2018年,杨建利用职务之便受贿高达965万元,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人生方向靠理想信念指引,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贪腐享受的只是收钱的快感,失去的却是余生的幸福和自由,切勿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