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去距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纪念馆不远处的薛家寨游玩。雨过天晴,一路上云雾缭绕,青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薛家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透过车窗望去去,黑黢黢的石崖直立,震撼人心。山上植被繁茂,空气非常清新。
薛家寨革命旧址位于陕西耀县照金镇,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1600多米。这里重峦叠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山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山坡灌木丛生,仰视不见寨形,细看仅见草丛小道。过了索桥,进入景区,拾阶而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并不觉得累。到了崩塌成洞的景观区,有人止步了。原来我们进入攀爬中间地带的石壁,挑战才正式开始了。下过雨的台阶有些滑,台阶就一米来宽,两边的石头山崖湿漉漉的仿佛在向外渗水。仰望,山崖是七八十度的直立,攀爬的人都是手牢牢地抓紧了旁边的铁链,似乎随时脚下打滑都有可能滚落,下面的人会被一起被带下山去。俯瞰,腿不由得发软,太陡峭了。山崖只有左边有链子,上山的人拽着,前后的行人组成一条线。下山的人手无处可抓,此时你想下去,已经不可能了。停下来歇歇,后面的人等着往前走。每个人都气喘吁吁,两边的山似乎向你压迫而来,人此刻更显渺小。石壁上几株兰花,在山风的吹拂下更显孱弱。石缝里生长古树斜斜的插着,看起来随时会被风刮走,被雨水冲走,可它们却奇迹般的生长到了今天。40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1号红军寨,地势终于平坦了。举目四望,地下的河水如细细的带子,远山连绵起伏。沟溪纵横,山峦起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环境宜人,确实兼具“华山之险”和“南山之秀”。
所谓的红军寨子,就是直立的石崖下面有天然崖洞,当年红军在洞外面稍微用树枝挡挡,用黄土夯了几堵土墙,就成为了他们疗伤、躲避敌人的场所。薛家寨寨内有天然崖洞五六处。1933年,陕甘边游击队、陕甘特委先后进驻山寨,修建哨卡、吊桥、石砌寨门等防御工事,利用四个天然崖洞修建1至4号红军寨。一号寨为当年陕甘边游击队一、三支队驻地,二号寨为当时的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寨为当年红军的军械厂,四号寨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
我们参观了4个红军寨子,拜谒了李妙斋和武功烈士之墓。当年李妙斋同志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习仲勋同志任政委。1933年在薛家寨保卫战中牺牲,葬于一号红军寨北侧,牺牲时年仅30岁,与他同时壮烈牺牲的还有警卫员武功同志。
我们感慨万千,今日我们吃饱喝足,前无追兵,后无堵截,上山的路又重新修葺过,走得尚且如此艰难。是什么想法让那些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红军将士能在此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人说,活不下去了,为了生存。是的,大多数人是因为这个原因。可是有些人并不是因为穷,比如周恩来等红军的诸多高级将领,他们出身地主乡绅之家,经济富足,大多数人留过洋,用现在的话说是社会精英。他们在国民政府里谋个高官没有任何问题。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被国民党称为“共匪”的路?前面群山莽莽苍苍,看不到头;看身后石崖高如刀削斧砍,危险无处不在。还有多少大家闺秀跟着他们的丈夫钻入深山老林,提心吊胆,图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信为大多数穷苦老百姓谋利益。这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们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和敌人进行斗争,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多少人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他们入党时坚定地宣誓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他们说到了,也做到了。
今天,在中国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很多人感慨:“日子过得没意思。”是啊,一个人,如果没了信仰,你就失去了精神支柱,你活得没劲头。我们需要这个信仰,为了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的中国,每一位共产党人更需坚定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眺望远山,风景如画,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因为信仰给与了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