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雨,一连下了多日,还不见放晴。闲暇之余,我重新阅读了小学时的一篇课文《清贫》,心灵再次受到深深的洗礼和震撼,我为方志敏这样的共产党员肃然起敬。
1934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组成。1935年1月,当先遣队通过怀玉山封锁线时,被敌人包围了。由于叛徒的告密,方志敏不幸被捕。匪兵们认为,像方志敏这样的“大官”肯定带着很多钱,于是就将方志敏浑身上下搜查了一遍,又从头到脚,从衣领到袜底仔细搜查了一遍,但除了一支笔、一只怀表、一颗私章之外,连一枚铜板也没有找到。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清贫》一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舍身为公的高尚情操。这篇不足千字的自叙式随笔,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表达了极为深刻的内容,是烈士在狱中用生命谱写的不朽之作。
方志敏同志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方志敏被俘的那一天,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他,并且猜到了他是什么人,想从他身上发个意外之财,但是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一只自来水笔和怀表,他们猜疑他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最后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搜到,转过来把他的怀表和水笔也抢走了。方志敏的家产仅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啊,方志敏就是这么清贫!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的事业。”《清贫》,是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清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虽逝,浩气长存,功勋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
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在某些人看来,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但方志敏同志始终把“无私”二字刻在心上。方志敏投身革命以后,担任过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但他从来不利用职务之便搞特权、谋私利,始终做到严以用权,克己奉公,先公后私,公私分明,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人干净的内涵、清廉的本色。
共产党是专门为解放全人类而做牺牲的党,除了人民利益、国家民族利益,党无私利,党员个人无私求。中国共产党走到现在一百年来,经历许多风雨,许多磨难,最终我们取得胜利是为什么,最重要的是有无数方志敏这样的人民英雄,真正做到了入党无私,在党无私,公而忘私,在这一百年来,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果党员干部念念不忘一己私利、个人得失,一事当前先私后公、私而忘公,对党绝对忠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就会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自己也会身败名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才能更好地心系人民、更加无畏无惧、更加公道正派、更好地凝心聚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弘扬方志敏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领导干部要严肃对待权力,经常照照方志敏“严以用权”这面镜子,用好“公与私”这把尺子,经常测一测自己内心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的定力强弱,量一量自己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的能量高低,始终对权力念好心存敬畏的“紧箍咒”,用敬畏之心守好不谋私利、不搞特权的底线,把手中的权力用当其时、用得其所,让严以用权真正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