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廉洁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那么何为廉洁呢?廉洁最早出自战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其义为:清白高洁不贪污。王逸在注中说:“不受日廉,不污日结”这些都表明廉洁的定义是为官者不贪受钱财,保持自身高洁。而在现代,廉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官者,而成为了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将廉洁放在心间,让廉洁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行动的准则。
在古时候,有许许多多廉洁的官员向世人彰显了他们的廉洁操守,他们的故事千古流芳。东汉时,杨震赴任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过杨震的提携之恩。王密于月夜携黄金十斤来拜访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答:“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大感惭愧,快快而去。杨震也由此得名,被世人号称“四知太守”。再有春秋时期的司城子罕清廉正直,受人爱戴。一天,有人得到一块宝玉,将它送给子罕,子罕拒之,说自己以不贪为宝,而那人以宝玉为宝,不如两人各宝其宝。子罕充满智慧的回答和坚定的选择令后人赞叹不已。明朝于谦同样以廉洁律己身,拒绝向权贵行贿,更留下了“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的千古名篇。
在现代,同样有一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将廉洁放在自己心间,成为佳话。周恩来总理一向生活简朴,清廉自律,一件睡衣穿二十年,说过:“只要我在一天,会议厅就不许装修”的话语,一生为人民所爱戴赞扬。如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将廉洁放在自己心间,自律持身,坚持初心使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榜样。王继才夫妇守岛三十二年,在无人岛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一生清贫却依然教育子孙报效国家,彰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某些人却公款吃喝,收受钱财,或者花钱伪造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行为最后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清廉还是贪污?踏实干事还是想走“捷径”?坚守初心还是忘却自我?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的人生选择。而踏错一步,输掉的,将会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扣好我们人生的每一粒纽扣,将廉洁贯彻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努力成为一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论来自实践,从前人实践中得到的理论汲取精神,深入学习“反腐败”的条件、要求与途径。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紧跟党的步伐,依法治国的理论反腐败斗争中仍要坚守,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是为了反对那些腐败行为的滋生,也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明白“何为腐败”“腐败的危害”。正如吾之先辈探索中国之前路一般,在那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艰辛时期,不也正是因为不断钻研理论才寻找了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吗?因而,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反腐倡廉的这条道路上应当先学习理论知识,胸无点墨不可成事,胸有所云方能取胜。古人所言“众人拾柴火焰高”或许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不能造成多大的影响,但看似渺小的力量说不定会产生“蝴蝶效应”。如若我们时代青年没有勇气去监督监察我们目光所及之处的腐败,那么这基层之腐败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们就不能够以一己之力完全承担。身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的确没有权利去“检察”,但群众的双眸便是我们能够维护社会清风的重要法宝。所以,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加强个人监督能力,守住一方清净,便可护得这一世间之安宁。
反腐倡廉扬清风,时代青年担重责。推进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