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从大处着眼,但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研究事物的规律,必须微观看世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小事能做好,大事自然成,同样,韩非子所说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里对党员干部讲到:“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品格。小事小节虽“小”,却能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之“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确,细微之处见人品,通过一件件小事,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而能够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不仅仅反映了个人能力和认识,也是一种胸襟、眼界和格局,所以说,很多事虽是小事,但万万不可“小视”。
而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却有不少人倒在对“大节”“小节”的认识误区中,认为出点小问题是难免的,但只要干事业就‘大节不亏’,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殊不知,从来没有不起眼的蚁穴,只有守不住的长堤,丢了“清政”,何以“有为”?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我,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我,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我,把小事放到大业、小节放到大局之中加以把握,只有这样,久而久之,那些思想上的“小倾向”、作风上的“小问题”、行为上的“小任性”才有可能被遏制,从而坚定坚守自己的初心。由此可见,通过小事小节会考验的忠诚品格。
我们知道,无论干什么事情,仅从大处着眼,重视宏观上的战略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小处着手,把握微观上的细节本质,否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抓小处,需要的是我们有一叶知秋的敏锐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一般化,只会掩盖问题、事与愿违。值得注意的是,抓小处也不能有失偏颇,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平常对工作、对学习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是得过且过,那么在关键时候就要掉链子,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注重小事小节也会让我们变得更踏实担当。
在警示教育片中,我们看到不少贪官腐化堕落的轨迹,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等这些看似小节的小事起步的。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拿一点、占一点都是“小事”,无伤大雅,只要不犯大错误,即使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甚至将别人给自己送钱送红包视为“朋友”和下属“重感情”,是人之常情,这种“小节无害”心理一旦占了上风,贪念生成,必然放松自我约束。“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违纪的口子就会越撕越大,到头来酿成大错。殊不知,只有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廉洁阵脚,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方能行稳致远。所以,注重小事小节同时能让我们筑牢坚固的思想防线。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将“不以恶小而为之”体现在日常的做人、处事、交友等方方面面。
“不弃微小方成其大”,这是哲学里的辩证法,更是事业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如此,才能真正地理解古人经典中的智慧,才能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