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如一汪清泉,从古时涓涓至今,滋养着我们的水土人文;廉洁,如一缕清风,从先贤的故事中缓缓而来,陶冶着我们的一身正气。
孔夫子告诫他的弟子“欲而不贪”,培育了一批洁身自好的仁人志士;“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清正廉洁,公道正直的包拯,为后世留下了一桩桩经典案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吟出要把清白之气留在世间;“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两袖清风赢得世人的赞誉。这是“清正廉洁”的力量,是根植于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渗入中国人骨髓中的基本道德。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从不缺乏正直廉洁的人物。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说的是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作为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他率先垂范廉洁之风。
拒绝美国丰厚报酬,毅然回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作为试验的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杨振宁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10元,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一顿午餐都不够。但是邓稼先在荒凉艰苦的戈壁大漠,隐姓埋名,呕心沥血数年。他早已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我们没有身居高位,但却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诗意。”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诠释。
“张桂梅还穿着那件泛白的黑衬衣”“高考结束张桂梅又躲进了空教室”这是近期频频登上热搜的话题。
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图片,张桂梅校长守候在考场外,一碗拌面一杯饮料就是她的午饭,贴满膏药的手让人心疼。
“燃灯校长”张桂梅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就如一枚红烛,照亮了山区女孩通往未来的道路。改变大山里女孩的命运,就是张桂梅校长办学的初心。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2006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想,她靠的是一种信念,为的是一种理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除了榜样的力量,我的身边还有很多辛勤付出,“默默耕耘”的同事,我作为这里的“后辈”,更应该鼓足干劲、努力拼搏,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贪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要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和进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塑造出真善美的师者形象。
愿以廉洁之心,育桃李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