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时,鬓角发白的县学教谕海瑞晋升为浙江淳安县令。年近半百才熬成七品,对许多官场中人来说,得算仕途困顿,然而对于海瑞来说,却是破格提拔。海瑞出身仅为小小举人,三十五岁中举,四十岁才分配到福建做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能在四年之内就升为县令,也让许多人羡慕。
破格晋升的原因是"狷介"的名声,也就是廉洁耿直的品德。那是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到南平视察工作,在南平县学官署接见学官。两名副手在海瑞带领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对两旁随从说:“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觉得海瑞有意轻慢自己,拂袖而去。海瑞认为视学缺乏正气,不严格遵守朝廷规定。明朝开国之时,就规定学官在学校见上官,拜而不跪,以体现师道尊严。
他在学官任上,实心干事,把一个最清苦最没滋味的教官做得有声有色,种种实绩也就进入了朝廷大员们的视野。当时县学教育在许多地方几乎成了摆设,学官们大都敷衍了事,学生们冒名顶替、逃学旷课也是常事。而海瑞到任之后,天天钉在学校里,订出教约十六条,甄别学生年龄、身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学校纪律,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私下称其为“海阎王”。“笔架先生”的名声越传越大,道员、学宪、按院等先后前来视察,海瑞皆揖而不跪,官员们想起了朝廷规定,倒也无话可说,他们不但不和海瑞怄气,反倒称赞海瑞恪守礼法,堪为士人典范。于是"巡按监司交章荐之",海瑞获得了这次意外的升迁,做了浙江淳安县令。
一个人做一件“独立特行”的事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将“另类精神”贯彻其仕途生涯始终。“笔架先生”海瑞做到了,他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清正廉洁为官三十余年,被老百姓称作“海神”“海清天”,成为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明朝中后期,官僚体系整体腐化,沧海横流中,士大夫们和风同尘,竞相逐利。海瑞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官至右佥都御史等职。他生活节俭,开荒种地,革除积弊,安定民生,特别在御史官任上,作为百官之表,他严格守法,刚正不阿,上疏直谏,禁止徇私受贿。他以己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同贪官污吏作斗争的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学习。
纪检监察干部是“管官的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党的“纪律部队”,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始终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教育整顿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扛起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检身正己、接受锻造淬炼的有力抓手,一刻不停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自身学习教育,检视整治存在问题,坚决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永葆铁军本色,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真正做到让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