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党员干部要警惕被“围猎”
来源:驻泾阳县教育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闫满堂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7-18 10:38:16

“我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我当‘鱼’钓。”现实中,很多“围猎”行为皆是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隐藏在看似脉脉的友情和亲情之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少党员干部起初基本都能坚守底线、坚持原则,但在他人“围猎”面前失去了渐渐抵御诱惑的定力,最终跨越了不该跨越的纪律红线、道德底线、法律警戒线,在权与钱的交换中成了被温水煮沸的青蛙。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时问与会代表:“你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他接着说,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死去了。一个人也是如此,职务升迁了,生活变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如果你自己不去自我警醒,那么谁还能叫醒你呢?话语言之谆谆,发人深省,对“温水煮青蛙”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更应当心。所谓“温水煮青蛙”,即“温水效应”。青蛙的悲剧在于其被“围猎”的时候失去“戒心”,毫无觉察,根本不知道舒服的温水里潜藏了致命的危险。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围猎”者往往给 “被围猎”者准备的就是一盆盆这样的温水,让干部在不知不觉地渐变中终结其政治生命,一步步陷入了违纪违法犯罪的泥潭。起初和你聊天拉关系交个“朋友”相互称兄道弟,说什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接着请你喝个茶、吃个饭,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距离”更近,“情谊”更浓。时间一长,我们的党员干部就从放松了警惕,办事“高抬贵手”演变到麻木不仁,甘愿被“围猎”,从而丧失党性原则,滥用职权了。

说到底,在“围猎者”眼中,党员干部只是不惜代价拉拢腐蚀的“猎物”。防止被“围猎”,就必须将“围猎”逻辑剖析清楚,对症下药,破除陷阱。一方面,有些人迷信“大树底下好乘凉”,以为有了关系,就有了“靠山”、能走“捷径”,有事时找关系摆平,无事时有备无患,因而对拉关系乐此不疲,甚至到处吹嘘。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享受“当老大”的感觉,希望别人对自己众星捧月、唯命是从、马首是瞻,因而公器私用,用掌握的权力编织、经营自己说一不二、呼风唤雨的“地盘”。

那么,对被“围猎”现象如何防范和抵御呢?

首先要补足“精神之钙”。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容易被“苍蝇”盯上。党员干部必须着眼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采取个人自学,三会一课,专题研究,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在理论上,思想上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时时处处做到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在大是大非上旗帜鲜明心明眼亮,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坚如磐石,真正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常常自省,时刻警惕自己思想上的懈怠和松动。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对掌握的公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各种诱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面对权势、金钱、美色及各种物质诱惑,看得透、放得下,学会放手,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任各种糖衣炮弹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

最后要净化不断自己的“朋友圈”。不正当交往是党员干部腐败的“加速器”,他们之所以被“朋友”拉下马,与他们交友不慎、没有底线不无关系。因此,党员干部要谨慎交友,切实管好自己的“朋友圈”,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时刻不忘公仆身份,克己奉公,守好自己的那份“田地”,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微,慎欲,慎独,慎始,慎中,慎终。面对现金、美色以及形形色色的“围猎”,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迷失了双眼,失守了“防线”,碰撞了纪律和法律的“高压线”,一失足成为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人的“猎物”,腐化堕落成为温水中的“青蛙”,被不断升温的热水煮熟,到时候只能捶胸顿足,悔之晚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