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们,要给子孙立规矩,莫给子孙破规矩。”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其家风文化影响深远。儿时的记忆已经远去,但犹且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在耳边念叨的:育人,孝当先,德先行。做人,和为贵,信为本。家风正则党风清、政风廉。
司马光家训《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虽身处“以俭相洉病”的封建社会,却“出淤泥而不染”,虽官居显位,俸禄厚丰,却自行节俭,不喜奢侈,给子孙乃至黎民百姓做出了榜样。己俭方能教人,知之者不乏其人,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历史为鉴,以正面典型为镜思齐自省。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但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苏利冕出身贫寒,早期一心扑在事业上。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和年龄的增长,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放松自我要求,家风败坏祸及配偶、子女。苏利冕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无论经商、收受礼金礼卡,甚至受贿的钱物,家庭成员都或多或少有所参与,特别是我儿子参与其中的程度较深,从小逢年过节收受礼金礼物,到国外读书收受老板赞助的零用钱。回国后经商办企业的本事没学会,而我的不良习气却在他身上暴露无遗。”自身不正,极易酿出“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的苦酒。
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不过,党员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像春风化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作风,并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可以说,清廉家风是党员作风的试金石,是折射党风、政风、人品的三棱镜。党的作风与党员干部的家风紧密相连,由此,全体党员应着重培育、践行和弘扬新时代的清廉家风,凝心聚力,以优良家风为本真抓实干,为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提供现实路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继而好作风、好党风、好政风的阳光雨露,才能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涵养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如此,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将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