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居里夫人》之后,我被居里夫人的巨大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到底是什么促使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一般:“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沉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科罗特夫斯基,她出生在当时被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母亲都是教师,他的父亲是华沙中学的物理学教师,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深深地熏陶着玛丽。玛丽从小天资聪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四岁的时候,她就能流利地朗读姐姐的课本。上小学期间,她的课业总是班上最优秀的。因为生在一个不自由的国度,她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这情怀促使她向科学领域奋力拼搏。
在她11岁时,母亲因为严重的肺结核病去逝,她在父亲及兄姐的陪伴下长大。16岁中学毕业后,因为贫穷及战乱的原因不能继续学业。被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没有大学,要想继续上学就必须出国留学。姐姐想攻读医学,她也想出国留学,她们都想尽办法给自己挣上学的费用,以便去法国巴黎留学。当玛丽发现这种各自攒钱留学的希望太过渺茫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跟姐姐谈了她的想法。她决定先由自己挣钱供姐姐出国留学,等姐姐留学归来之后,由姐姐再供她留学。姐姐当时已经20岁了,不能再等了,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姐姐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答应了,玛丽也不得不和她的少女时代挥手告别,她踏上了远方的列车去她给富人家的孩子带家教,为了每年500卢布的收入,她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九点,她一般都是早上六点起床学习,晚上工作结束后又继续学习到凌晨2点。这样艰辛工作刻苦学习的日子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她24岁时,终于在姐姐的鼓励下前往巴黎理学院学习物理学。
这个时候姐姐已经大学毕业了,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除了给她提供吃住以外,并不能供给她学习的费用,所幸她之前带家教还存了一些钱,可以作为入学费用,以及父亲每月寄来的生活费用,勉强可以维持她的学业。到了巴黎之后,她在姐姐家住了一段时间,为了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学习空间,她选择了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这使她本不宽裕的生活费用更加紧张。多年的家教,使她更渴望有自己的单独空间心无旁骛地学习,她需要全神贯注,尽快完成学业,她上学时攒的钱不允许她留学时间太长,她必须利用2年的时间完成4年的学业。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学,终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紧接着她利用一年的时间通过了数学学士学位,这为她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求学期间,她忍受了贫穷、饥饿、寒冷的极限考验,她只用了一半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既定的学业,她的精神和毅力常人无法超越。寒冷的夜晚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还不足以御寒,甚至把凳子压在被子上取暖。她每天都吃的很少,在经济极为拮据的那段时间,她很少吃东西导致营养不良,以至于晕倒在了教室里。即便是这样,当她在姐姐家稍微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又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中去了。难怪她在两次学士学位考试中能名列前茅,这与她忘我的拼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从她上学时执着地表现中,可以窥见在科学研究事业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她也绝不放弃,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正如她在写给表姐的信中提到的,我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不管对人还是对事,我决不屈服。
在巴黎求学期间,她邂逅了彼艾尔·居里,共同的追求使他们越走越近,最终两个人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他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他们的感情是从实验室里建立起来的,结婚以后两个人继续在实验室里工作。十九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接着,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具有天然的放射性,铀的射线可以透过黑纸使照片的底片感光,这个现象极大地吸引了赋予冒险精神的玛丽,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进一步探索柏克勒尔射线,她重复柏克勒尔做过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铀射线的放射是一种原子过程,她在柏克勒尔止步的地方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她检查当时知道的所有元素,通过实验,她得出了一个结论:钍也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
放射性使居里夫人着迷,她不知疲倦地连续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物质,除过单质的元素和简单化合物外,她更进一步检查各种复杂的矿物。结果是:含有铀和钍的矿物,就有放射性,而其他矿物基本没有放射性。但是当居里夫人检查到一种沥青铀矿时,他发现这种矿物的放射强度,远远超过按它所含铀和钍量应有的强度!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她用同样的矿物反复做了十次、二十次,结果总是一样,她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光凭这种矿物中铀和钍的含量,不能解释这种异乎寻常的放射强度,居里夫人大胆的推断,这种矿物中有从未被别人发现的新元素的存在。
她的丈夫彼艾尔·居里虽然没有直接加入这项工作,但他一直关注着妻子实验的进展,当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果断地暂停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结晶学研究,和妻子一起寻找这种人类还不曾知道的新物质。他们把这种沥青铀矿中所有的物质一一分离,首先发现了一个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把这个元素名命为“钋”,这个词的词根和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居里夫人以此来纪念她的祖国。他们还在这种沥青铀矿中发现了另一个新元素“镭”。钋和镭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他们所发表的新元素的特性,推翻了长年以来学者们所坚信的物理学的某些法则。一些化学家甚至明确地表示:“没有原子量,就没有镭;把镭指给我们看,我们就相信你们,否则我们无法相信!”为了平息各方面的怀疑乃至反对意见,居里夫妇必须设法提炼出纯净的钋和镭,并精确测出它们的原子量。
他们用了三年零九个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连续工作,彼艾尔·居里身体不好,负责研究“镭”的放射性,居里夫人则把一口大铁锅放在院子里,开始烧制沥青废渣。她烧掉了几吨的沥青废渣,经过几千次分离结晶之后,终于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的纯镭。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居里夫人就像一个锅炉工,每次把二十公斤的矿渣放进一个大锅里,用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把这些沸腾的溶液从一个罐子倒进另一个罐子里,反复沉淀,她称之为这是她和丈夫共同生活的英勇时期。一点也不假,居里夫人正是一次次靠着她的英勇迎来了人生一个个灿烂辉煌的时刻,她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忍耐力是超乎寻常的。
她的一生命运多劫,幼年时失去了母亲,青年时她的大姐罗莎因为一场流感也去世了,成年后和农场主儿子的初恋也因家庭的阻力未能成功,在她38岁时她的丈夫居里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这一切的不幸都没有打到她,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丈夫离去以后,她放下心中的悲痛,以瘦弱的肩膀接过了丈夫的担子,成了大学里唯一的女教授,继续担任丈夫生前担任的实验室主任一职。丈夫生前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丈夫去世后她成功研制出分离纯净镭的方法,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和她的丈夫都是高尚的人,毕生献身科学事业心无旁骛。当他们发现“镭”在医学上的价值后,并没有就“镭”的提取方法申请专利权,而是向全世界公开了一切研究成果,以便于镭更早地造福人类。人们称居里夫人是镭的母亲,但她却没有钱买自己发现的镭,美国科学界曾两次募集善款向居里夫人赠送镭,而居里夫人又转而将镭赠送给研究机构,她的这种无私的精神何尝不是人类的福祉。
在她的身上,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从小在破碎的国家长大,渴望着自由和解放。当她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的时候,她把它命名为自己国家的名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她义务到各大医院、战地用她发明的治疗车为伤者取弹片。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女性啊,她发现了“镭”,发掘了“镭”,因为常年累月“镭”的辐射而病逝。她的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须仰视才见。她把她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她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上,值得我们学习和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