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初体验
2020年夏天,有幸接触纪检监察工作,成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彼时,非法学专业出身的我,心目中纪委就是检查纪律、办大案要案惩治贪腐的单位,纪检人披荆斩棘、一身正气、雷厉风行,手持执纪执法的“尚方宝剑”,为党和国家、为人民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因此,上岗第一天,我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好投身办案大军,铲除腐败,想着怎么也得要干一番“大事”出来。
然而,当天报到即被通知,自己将到纪委组织部工作,听到这消息我心里直犯嘀咕:纪委组织部是干嘛的啊,这一听就不是核心部门,这与我想象的不一样啊。虽然有些许失落和不解,但是本着负责的思想,我依然接受了工作安排,开始了日常统计核对数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承办会议、迎接调研检查、组织学习培训测试.....工作一天天的持续着,没有参与办理大案要案的我,在不及预期的情绪影响下,逐渐有些游离和放松自己,终于一次失误给我带来了深刻教训。
走出舒适区
到单位的第三个月,在全系统的动员会上,由我制定印发的方案出现了两个明显错误,这让我非常惭愧,也突然惊醒,我应该改变自己了。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是极其严肃的,每个方案的制定都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贯彻落实,容不得半点马虎。那次错误以后,我认真审视自身的错误和缺点,尤其是在校对文稿、统计数据、保密安全这些工作上,时刻提醒自己认真认真再认真。同时,我也也深刻意识到,并不是只有办案才能代表纪委的工作,而是要在信访、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党风政风监督、办公室、组织部这些综合性部门的专职专责、协作配合之下,纪委监委才能真正发挥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职能职责作用。
从那以后,不论工作大小,我都认真对待,每天都在忙碌的快节奏中度过,每每一抬头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窗外已经万家灯火了,但看到隔壁同事们也都还在岗位上坚守着,那种并肩作战的踏实感、充实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单位工作,少了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多了协作配合、合作共赢;少了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多了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少了“躺平式”,多了“比卷人”。纪委没有闲人,也不养闲人。是的,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切身感受到这并不是戏谑之言,而是纪检人自发的、由内而生的工作责任心的体现,是对纪检监察事业的信仰和坚持的结果。就像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那句:大院二楼的灯它总是要亮到最后!
归属感和荣誉感
“小潘你好,你上次提到的那笔钱真的退回给我了,非常感谢你”“好,你收到我们就放心了,这是我们的工作,应该的。”在纪委工作的第二年,我也有幸参与案件办理,其中一起案件中我们从涉案人那里为群众追回了八年前的一笔资金,虽然资金数目不大,但是获得了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高度赞誉和信任,也让我增添了一份归属感和荣誉感。
回顾案件办理整个过程,让我记忆尤为清楚地仍旧要属第一次谈话,虽然平时在平时的集中学习时对《党章》《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以及办案流程、注意事项等有一定的了解,但依然逃不开“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弊病。第一次谈话,提纲我反复修改,迟迟没有底气正式开展,分管领导看出来我的困惑,耐心帮我梳理线索,指出切入点、突破点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并引导我设想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方法,在重新整理思路和心态之后,我鼓起勇气进行了第一次谈话,往后每次谈话结束之后,我都习惯性的复盘总结,渐渐地,我考虑问题变得更加成熟和全面,信心更充足了。最终案件了结,当看到装订成册的厚厚案卷,案件的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其中交织着迷茫、压力、疲惫、突破、喜悦等复杂情绪,也正是这次实战让我对办案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学还远远不够,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任重道远”警示全党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仰望星空,保持清醒头脑,作好打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更要脚踏实地,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练就拿手本领,不断在实战中学习和历练,克服本领恐慌。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专业性极强,作为一名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还需要不断扩充知识面、坚持与时俱进、具备高度敏锐性,切实提升履职能力,才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成长为一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尖兵。道阻且长,行者将至,加油,追梦纪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