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戒尺”
来源:武功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小娟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3-07 11:43:11

众所周知,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戒尺似乎是教书人身份的象征和职业的符号。“戒”的意思是警戒,惩戒。“尺”的意思是尺度,标尺,标准。作为私塾先生的必备工具,戒尺意味着惩罚(或叫惩戒),意味着“规矩”和权威,更多的是一种警示。

佛教中有一种法器,也叫戒尺,警示修行人令修行人心不放逸的意义。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的父亲是一位憨厚老实的退休工人,不善言语。母亲是一位勤俭善良的农村人。说到父母,我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把“戒尺”。

我们武功镇有个文明西北五省的古会——河滩会。记得小时候,我太贪玩,为了能开心的在会上乐一下,我便费尽脑汁,寻找乐的“资金”以便助我“一臂之力”,于是心中起了一个歪主意,我决然的选择了“偷”,不过偷的是自己人的钱——母亲。

七十年代的时候,5分钱就能买一包用报纸折成“锥形”装的瓜子,吃上半天。我拿着5元的“巨资”,和同村的伙伴们逛了一天。傍晚时分,我一边不紧不慢的往家赶,一边思量着如何应付回家后的“狂风暴雨”。

无数个应付父母大人的理由如肥皂泡在我脑子里升起,但很快又化为泡影。天越来越暗,只能硬着头皮往回走。家里一片安静,父亲坐在炕边,母亲则在一旁站着,他们都沉默不语!我得意的以为父母都不知道我“逍遥法外”的事,正当我暗暗窃喜,准备进自己房子的那一刻,父亲叫住了我:

“回来!”略显苍白的声音随风而来。

“说,你今天都干什么好事?怎么天黑了才回来?”

我落下去的石头又“猛的”提到了嗓子眼。我胆战心惊的转身走向父亲,低着头颤抖的回应着:“没,没干什么好事呀。”在父亲的几次追问下,我作出同样的回答,仍然死不承认。

父亲满脸气愤,心中的怒火再也藏不住了,猛的爆发出来,吼了一声:“你还学会撒谎骗人了!”

过了会儿,父亲拿着一把戒尺,沉着的说:“你若是自己坦白了,我就不追究了,你若是继续编,我会让这戒尺告诉你什么叫实话!”

父亲见我什么也不说,终于忍无可忍了。一旁长久沉默的母亲开口为我求情,他也顾不上。拿起戒尺“啪”的一声打在我的小手上,一条红色的印记便深深的刻在我手上。

看着父亲眼角的一抹“晶莹”,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我知道,我错了!

我哭喊着:“爸,我错了,我不该撒谎,我不该偷偷拿妈妈的钱!”父亲见状,这才停下了手里的“教具”。父亲想用戒尺打去我心中的邪气,打去傲气,打出志气,打出勇气。

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有用过那把戒尺。

几十年过去了,那把戒尺的温度依然存放在我心里,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一直温暖着我,警示着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手中有“尺”,不忘心中有“戒”。有把尺子,做人处事才会有规范,才会有衡量的标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