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浙江钱塘人。他为官清廉刚直,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御史、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体察民间疾苦,惩治土豪恶霸,兴修水利,改良农业生产,积极为民请命,被百姓称为“于青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自幼聪颖过人,12岁便赋诗《石灰吟》以表明心志!他秉承初心,至死也践行着如石灰般清白高贵的品质。
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明英宗继位。宦官王振欺主年少,随即独揽专权。想升官发财的大臣们都极力的迎合献媚,每次进京都为王振供奉重金豪礼。而于谦不畏权贵,对此不屑一顾,每次都是两手空空。真所谓“公生明、廉生威”,王振虽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
据《续藏书》记载,于谦在河南、山西等地任巡抚时,奉诏入京前,属僚们都劝导他,即使不带重金前往,至少也得拿点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以方便结交当朝权贵?于谦听后哈哈大笑,甩了甩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只带两袖清风。”并赋诗《入京》表明心迹:“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诗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来就是老百姓们享用的,若拿来贿赂官员百姓就会因此而遭殃。我本次进京就要空手而去,免得老百姓说闲话!
于谦,政声卓著,清名远播,特别是他两袖清风的为官生涯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当前,不正之风潜滋暗长的土壤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犹存,必须纠树并举、激浊扬清,推动化风俗成、形成习惯。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清醒的认识到一瓶酒、一条烟、一张卡往往是违纪破法的开端,“酒桌”“饭局”常常是“围猎”干部、权力寻租、营造圈子的“剧场”,要做到勤扫“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做“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于谦式好干部,自觉践行使命初心,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