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谈古论今说廉洁
来源:淳化县纪委监委 作者:魏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2-23 11:14:19

古往今来,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那么何为廉洁呢?让我们纵览历史,找寻答案。翻开《楚辞·招魂》,屈原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时间回到现代,廉洁已成为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廉洁文化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

你看,许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许多廉洁为美的故事成为经典,广为传诵,他们的廉洁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春秋时期,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到了东汉时期,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于是杨震得号“四知太守”。还有我们熟知的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大公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石碑,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

在我们淳化这片土地,名人济济、名士辈出,也有不少廉洁故事流传至今。有清贫为官、一心只为百姓的宣秉,崇贤重道、一身正气的吴启痒,不怕艰险、坚持革命的寇水娃;也有把“堂堂正正的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作为人生座右铭的张鼎全,《淳化快讯》开创者土金璋始终坚持肝胆相照、两袖清风,“人民心中的好书记”李德馨带领淳化人民改变地贫民穷的落后面貌……我们学习好、传颂好这些廉洁故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营造社会清正廉洁之风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可以看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护航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新展望。我们要将构建廉洁文化培育体系作为清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找准实践路径,全面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推动崇廉尚廉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