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常存敬畏
来源:武功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泽恩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2-21 11:28:48

南宋大思想家朱熹在他的《中庸注》中写道:“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意为人之道,要常怀“敬畏”之心。

在《说文解字》中,“敬”是会意字。从字形演变上看,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有敲打的意思。“畏”也是会意字,有“鬼头而虎爪,称畏也”,有让人害怕的意思。有“敬畏”者大有作为。有“敬”才无忧,有“畏”则无惧。

“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明智选择,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法宝。《菜根谭》里说:“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对天道有“敬畏”,方可以顺势而行,无往不胜。对人道有“敬畏”,方可明辨善恶,成就事业。对地道有“敬畏”,方可善治厚德,以载万物。

“敬畏”是中华民族向来就具有的优秀传统。“敬畏”能让人做到自律和自觉。分析来说,“敬”让人有所为,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畏”让人有所不为,警醒自己不该做什么。这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人生追求的态度,因此往往蕴含着处事为官从政的大智慧。

朱子说:“敬字真是学问始终,日用有亲切之妙。”人品官德之贵就在乎“敬畏”。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行有所畏,其业必成。在古代,对为官用权的“敬畏”应首推东汉时的太守杨震,他在赴任东莱郡守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令,晚上看望杨震送去金十斤,杨震以“四知”而坚辞不受。

曾国藩说:“敬畏之心,惜福之道”。他在《诫子书》中又写道:“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只有心怀“敬畏”之人,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有危机感,才能知荣辱,明事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敬”以修身,“畏”以处事。当懂得了“敬畏”,人们自然就懂得了敬业乐群,在潜移默化中从容守规。

“干部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被纪法惩处,就是因为缺乏一颗对党组织、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敬畏”不仅是畏惧,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仰与尊重。党员干部常常心怀“敬畏”,有助于时刻保持自警自省,坚决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和错误行为划清界限,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履职尽责做人做事。

“常存敬畏”就是流经思想之渠的源头活水,它会时刻涤荡着人们思想中的“尘土污泥”。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心中有信仰,行事有约束,则胸中浩然之气必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