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童年的“火罐罐”
来源:彬州市纪委监委 作者:邵佩佩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2-02 11:18:18

元宵节看花灯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因为元宵节紧挨着春节,所以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很开心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还记得以前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天刚擦黑的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聚在一起,提着灯笼、拿着蜡烛走家串巷。

小时候集市上卖的灯笼都是手工制作的大红纸灯笼,我们这边叫做“火罐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图案、不同式样的灯笼越来越多,现在市场上大多都是带音乐或者不带音乐的电灯笼,但是我母亲还是会给我女儿做我们小时候提的那种纸灯笼。

2002年的冬天,母亲和邻居家的阿姨去城里学习了如何做灯笼,寒假的时候我也像个小大人一样学着帮忙。一个小小的灯笼,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从裁纸、潮纸到摧纸,到最后成型。母亲刚开始一天能做60多个灯笼。做了十几天之后,她逐渐很熟练的掌握了制作技巧,每天能做100多个,一月能做两三千个。这小小的“火罐罐”灯笼制作起来很不简单,先从市场上批发回来纸张,冬闲开始,就着手制作灯笼,这手工制作的“火罐罐”灯笼,不但要经过繁琐的一道道工序,还要有熟能生巧的手劲和眼劲拿捏才行。做灯笼的那段时间母亲早上7点开始摧,摧了10几摧子,这一摧子就是10页纸,就是10个灯笼。忙完摧纸的工作之后,就是把新摧的纸潮起来,再把前一天潮好的纸拿出来每一页都分开,两两接口处粘起来,就形成了灯笼的雏形。等粘好的灯笼雏形上的浆糊干了之后,再把它固定在自制的做灯笼的木桩上,粘上上圈和下圈,将木桩围在火炉旁,等它干透了之后,从木桩上脱下来,灯笼就做好了。

这套工艺虽然繁琐,但是它承载了我们很多人的记忆,是我们对元宵节的记忆,对年味节气的记忆。到现在每年元宵节前几天母亲都会亲手给我女儿做几个“火罐罐”灯笼,母亲说:“提着这灯笼才有过节的气氛,让孩子感受一下你们小时候的快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