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祖母已经离开我们七年有余了,回想与祖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祖母一生,勤劳、善良、谦卑、慈爱,家里家外,房前屋后,常见她忙碌的身影。年逾八十,仍自食其力,照顾祖父,扶助子女,资助亲友,从来闲不下来。
祖母仁爱,好客,又爱唠叨,有人拜访,无论是子女儿孙,还是亲友邻里,也不管是不是饭时,见人上门,开场白常常是:“吃了没?给你做点饭。”说罢,也不管人家吃不吃,就自顾自开始张罗起来。饭端上桌还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唠叨:“凉了吧?不敢吃凉的,锅里还热着呢”。然后便强行夺去你好不容易凉凉的饭碗,重新换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让人毫无办法。临走时,又要三番五次叮嘱你:“穿的少了吧?凉不凉?等一下,再给你加件衣服。”经年累月,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几句,有时着实让人无可奈何。似乎在她的世界里最在乎的就是“凉与不凉的辩证关系”。可是,如今细细想来,她把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全都融入到这些琐碎的叮咛和唠叨之中,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为来传递自己的善良与仁爱,并且不厌其烦的重复了一辈子。
祖母重义,对人对事常怀感恩之心,从来只惦念别人对她的好,却很少提及别人对她的恶。她们这辈人,生于乱世,经历过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吃过苦、遭过罪、挨过饿、受过整,但始终对国家和社会心存感念,乐于回馈。有一次,爷爷在家中半开玩笑的说,要把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到社区居委会,这样每年可以少缴不少党费。祖母听后,很严肃的对他说:“你吃的、喝的、住的、用的都是共产党给你的,每月领几千块的离休工资,连看病吃药都不花一分钱,还舍不得多缴几个党费?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干,做人做事要凭良心”,“做人做事凭良心”这就是祖母坚守了一辈子的,最朴素的价值观。
祖母尚礼,最看重人情门户,礼尚往来。由于贤德好客,家中常常门庭若市,访客不断,无论谁来看她,临走时都要给人家捎上份儿礼。自家腌的酸菜、酿的米酒、蒸的馒头,儿女孝敬的烟酒副食、蔬菜瓜果,都是她馈赠亲友的好东西。一些贵重的营养保健品自己舍不得吃,却常常拿去送人。一次,邻居给她送来一碗蒸饺,感激之余,便把价值好几百元的海鲜礼盒作为回礼送人。在她看来人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受人之恩,理当回馈。
祖母没有什么文化,但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尤其会讲故事。她的故事大多来源于古代戏剧和口耳相传的民间传统故事,有时也有自己总结的生活琐事,听她娓娓道来,思维清晰、逻辑缜密,不经意间,却能发现其中蕴藏的朴素的生活哲学和凝练的传统文化精髓,一点儿都不会让你觉得厌烦。
她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维护家庭、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善待亲友、和睦邻里。但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浸透着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精髓,完美诠释了一个中国传统家庭妇女一生恪守的生活信条,她的朴素人生像一部书,值得我们后辈仔细揣摩、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