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母亲的家风
来源:礼泉县骏马镇纪委 作者:路巧妮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10-27 11:48:51

母亲读书不多,关于如何做人,她没有和我们兄妹几个讲过什么大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母亲一言一行中,懂得了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母亲生于抗战胜利那一年,在六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除了大舅(姨妈从小送人),底下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那个年代,老百姓的日子太难了。因为外公身体不能干重活,外婆不但家务、农活要干,还得养活几个孩子,生活过得特别艰辛。母亲不但洗衣做饭干农活,还要帮外婆带年幼的弟弟妹妹。那时女孩子读书机会不多,大部分家庭的女娃都没念过书。但母亲哭着闹着,坚持要去念书,并向外婆一再保证放学回家就会将没干完的活全都补上。随着弟弟妹妹逐渐长大,外婆才松口给母亲一个读书机会,但也仅仅只局限读完小学,但那时母亲已经十二岁了。小时候听母亲讲这些,我不明白母亲一再坚持读书为了什么,更是不知道她又是如何咬牙坚持下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我发现了母亲和身边大多农村女性的区别,她待人和善有分寸,从没为识字和算数求过人,那一刻,终于明白母亲坚持读书的原因了。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几个读书也都还不错,甚至我和姐姐走出了家门,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爷爷老弟兄三个,因为乱世讨生活导致老弟兄仨并不在一个地方居住。奶奶在父亲小时候便因病去世,父亲自小便养在大爷爷身边读书生活并娶了母亲。我八岁那年,大爷爷逝世,此前,他已瘫痪在床十多年。父亲由于在生产队任职,平日在家时候不多,大爷爷一直是母亲在照顾。端碗喂饭、洗刷尿垫,每一样事母亲做得心甘情愿。久病在床的人难免脾气暴躁,在大爷爷破口大骂的时候,我总是胆战心惊不敢靠近,但母亲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大爷爷,她说大爷爷不是故意要骂人摔东西的,只是在病中心情难免有不好的时候,所以她一直由着大爷爷去骂去摔东西,过后再去认真打扫收拾。大爷爷殁了后,她又把生活无靠的二爷爷也就是我的亲爷爷接回家中赡养。直到爷爷七十六岁病殁,母亲整整赡养爷爷十三年。母亲从告诉过我们什么是孝顺,但她用二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让我们明白了孝顺是什么。

十岁那年春节,邻居娶新妇,我随大家瞧热闹,在新房里,我发现一块新娘家散发给亲朋后剩下的那种方手帕,因为好喜欢那手帕上白雪公主的图案,我便悄悄将手帕揣回家了。母亲给我洗衣服时,发现了这块手帕。母亲问我手帕如何来的?我那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行为是不对的,直接就说某某家拿的。

“还回去吧!”母亲平静地说。

“不,我要留下它。”没有领会母亲用意,我紧紧攥着手帕,唯恐被母亲拿走。

母亲没有再说什么,从炕席底下2毛钱,向领居家走去。

“还给我!那是我的压岁钱!”我失声大叫。2毛钱的压岁钱,是我一年的期待,我已经计划好要用它买自己最喜欢的小人书《花木兰》了。

“你不愿意归还手帕,就只能用你的压岁钱还了”母亲依旧很平静,“要不,你自己选一样,是要钱还是要手帕?”

“我......,都留下,不行么?”我小声嘟囔。

“不行!”

“我......要手帕!不,还是小人书吧!”两个诱惑都很大,抉择太艰难了,但终究给母亲递上了手帕。

“那就和我一起还回手帕吧。”

“哦”我闷闷不乐地跟着母亲去了邻居家。邻居客气地说手帕就是送人的,小孩子喜欢就拿去玩好了。母亲还是平静地说,这是原则问题,得让小孩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乱拿。邻居这才讪讪地接过手帕。

回到家里,母亲问我:“知道错了吗?”

“知道了!”我答。

“哪里错了?”

“不该不经别人同意,就拿别人东西。”

“这就对了!人家的东西虽然在那放着,但可能会送给其他想送的人,你这一拿,就把人家计划打乱了。和你的压岁钱一样,虽然在那放着,但你已经计划买小人书了,我拿了,你就无法买了。”母亲依旧不徐不慢地说。

“妈,我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了!”

“这才是乖孩子!”母亲一把把我抱进怀里,然后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来一个手帕来递给我。居然和我喜欢的图案一模一样的。

“哪里来的?”我惊喜地问。

“他们结婚时,我不是去帮忙了么,主家给的,现在送你了!”母亲轻轻地说。

这就是我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骂过我一句,却让我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乱拿的。

耳濡目染母亲的言行举止,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如今,我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时刻不敢忘记母亲的叮嘱“虽然你吃了公家饭,但别忘了你的根在哪里就行”。正如母亲所愿,我尽自己所能,努力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

感谢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点亮我人生的灯塔。

我爱我的母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