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县委书记,他在当地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都在风沙雨雪中奔波;他身患肝病却不愿意花时间去治病,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拿钢笔、茶缸抵住肝部,最后把他常坐的躺椅抵出个大洞;在这期间,他没有因病请过一天假,没有去过一次医院,而唯一一次入院却再也没能出来;在弥留之际,他交代自己的妻子“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在他的“字典”里,不知道“自己”两个字。他只知道,种树、挖河、治碱、治沙,只知道一家一家访贫问苦,只知道要改变当地贫困的面貌。他,就是人民的好书记——兰考县县委原书记焦裕禄同志。
正像2009年4月习近平视察兰考时指出:“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再次重申了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新中国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将共产党人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做焦裕禄式的好公仆,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不渝的追求。
今年8月16日,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192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的艰难岁月中成长,经历革命战火的考验和锻炼,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河南兰考县留下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誓言。1962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的兰考县工作,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奋力改变贫困面貌,却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将他4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兰考这片热土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光辉的人生写照,更是为广大党员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标杆。焦裕禄的一生,短暂但不朽,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生,在一代代国人心中竖起不朽的丰碑,在时代的记忆里风范长存。
为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焦裕禄常说:“我们不是人民的父母官,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丰碑。从风沙最大时、大雨瓢泼中带头查风口、探流沙、看水势,到铺天盖地的风雪中率领干部访贫问苦,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我们党100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事业的胜利及建设事业的成功,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息息相关,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如果脱离群众,事业就会遭遇困难甚至挫折。
务实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务实,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实现途径,也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感情贴在民心上,把成绩归功于集体,养成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的作风。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清廉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清廉,既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也体现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所在。从衣、帽、鞋、袜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到起草《干部十不准》对干部廉洁自律作出具体规定;从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和蹲点调研120多个生产大队,到用手甚至硬物顶住剧痛的肝部坚持下乡、忘我工作……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党的榜样”的光辉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在生活中要防微杜渐,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树立共产党员勤政为民、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