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会有欲望,适当的欲望,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过度的欲望,则会变成心魔,迷失我们的心性,让我们变成欲望的奴隶。
不管是富可敌国,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巨贪和珅,还是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那位“存”了2亿现金却不敢花的赵处长都是被自己的贪欲彻底毁掉的人。
物欲泛滥的社会,各种欲望的诱惑层出不穷,功利“围猎”狂潮肆虐,不经意中就会被“只吃一点,只拿一点”的贪欲心魔缠绕束缚,底线失防,堤坝溃塌,信念动摇,万劫不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拍蝇打虎紧锣密鼓,制度笼子越扎越密,一个个贪官身陷囹圄时,才悔不当初,涕泪横流。
正如佛法里所言“贪欲纵如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 要剔除内心的贪欲,就得保清守廉,为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像陶渊明那样在心中修篱种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古今清廉典范举不胜举,美德传颂妇孺皆知。明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问心无愧;“晋代第一良吏”吴隐之不惧饮贪泉之水,出淤泥而不染,在困境中砥砺清节,始终廉洁克己、清廉为官,无不彰显出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廉洁是一种美德。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率人,无私方能感人。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只要活的坦荡;一个人可以没有名望,只要活的心安理得。正如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人活着价值的界定吗?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怀有自警之心,自律之戒,自省之规,才能保证为民之心,不为名利所诱惑。
廉洁修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几千年传承有增无减。
有人说:约束自己是为了更加自由。“酒、色、财、气”四堵墙不碰壁,洁身自好,就是做到了自律。自律不是停留在嘴上,写在纸上,需要刻在心上,用实际行动践行,靠的是意志,靠的是毅力,靠的是不忘初心的坚定。说起初心,大家就会想起革命英烈方志敏,就会想起他的《清贫》,从一个铜板都没有的清廉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革命气节,这才是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和气魄。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全体党员干部更应该深度思考“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在自律慎独中认认真真思考“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的问题。剔贪欲,扎藩篱;守初心,保底线,做一名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