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走进漫长的历史长廊,纵观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国家的兴旺与清廉同行。廉则国昌,腐则国灭。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使在封建社会浑浊的官场中,依旧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清官廉吏。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他,官至正二品,却家徒四壁;他,深受皇帝赏识,却依然直言不讳;他,被腐官唾弃,却深受百姓爱戴。他,就是明朝的清官,海瑞。他一生清正廉洁、坚守正气,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得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家。
隆庆三年,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府巡抚。当时农村土地大量兼并,民不聊生。海瑞上任后,力主还土地给农民。他到华亭县调查,仅一个月就接到上万份告地主夺田的状纸。其中大部分是告曾任过宰相的徐阶。他的弟弟、儿子也是地方豪强,横行乡里。徐阶虽已告老还乡,但仍权势显赫,早年还曾对海瑞有过救命之恩。但海瑞却铁面无私,断然处置。命徐阶退还侵夺之田,将他弟弟、儿子逮捕问罪。其他豪强地主迫于形势,只好纷纷退田。接着,海瑞又兴修水利,疏浚吴淞江,整治白茅河,减少了农田水旱之灾。
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都命部下送了回去。海瑞死后,其下属王用汲在料理他的丧事时,看到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所有床帏十分破旧,家里除了锅碗瓢盆其他一律没有,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声来。丧船过江,两岸站满了送葬的人群,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海瑞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清正廉洁、何为一心为民。他高尚的品德世所罕有、永世流芳。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为民永远是人民的期盼。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坚定不移的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主旋律,让生命的乐章轰轰烈烈、可歌可泣、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