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更多的贤才志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把人生价值实现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怀揣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之志,保持一颗南仁东“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的爱国之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做一颗深沉热爱这片土地的“螺丝钉”。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人总是承担着最重的历史责任和完成最困难的任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多少优秀的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将青春和生命留在了中国崛起的事业中。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必然是环境最恶劣、条件最差、工作最难开展的地方,但共产党人身上一直就有这样的精神和传统,因为这是每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敢于担当的勇毅。一直以来,“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都和“艰苦”二字紧密相连,年轻人选择吃苦、能够吃苦,就是勇于担当、积极尽责。本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志愿者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千千万万年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青春就会闪耀动人的光芒。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党员自我锤炼的重要方式。祖国需要的地方对人的要求就越高,是最有利于党员成长的地方,在最困难的地方进行锻炼,才能获得全面提升。党员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的优秀团体,每位党员都有勇争上游、发挥模范的义务和责任,面对困难畏畏缩缩、不敢担当的党员是不合格的。面对复杂的形势,党员要有必胜的信心和能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位党员不甘落后、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有意识的进行自我锤炼,是甘担大任、能担大任的体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迸发青春的能量,激发无穷的力量,终将不负众望,展现昂扬风貌。任何时候,每位党员都要有身先士卒、勇于奉献的勇气和自我锤炼的决心和意志,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全方位提升能力,更好地在岗位上做出更多不负党和国家栽培、人民期盼的贡献,才能让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