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居身之道 始为慎初
来源:泾阳县纪委监委 作者:郭媛媛 张瑶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5-10 10:36:53

《菜根谭》里有曰:“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此话强调坚守初心的重要性,严以律己,才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俗话说,“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实为准确。清廉与腐败,本质乃天壤之别,看似距离很远,但于人心而言,实则一墙之隔,一次心存侥幸的纵欲,一次不经意间的“索要”,即能令理想、信念铸成的“防腐墙”轰然倒塌。小贪终成大欲,自律之心一旦丧失,思想暗处的滚滚浊流就会如滔天浑水般汹涌而至,逐渐淹没最初的清廉、忠诚、勤勉之心,且一发不可收拾,自我放纵、利欲熏心、无所不为、最终“不复顾惜”。

遥想古时,屈原先生悲天悯人,即使一次次被流放,也“虽九死其犹未悔”;朱熹先生将《四书》定为封建世子修身的准则,始终坚守“立志不坚、终不济事”的人生品行;王勃先生多次被贬,但始终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古时的先人们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并且没有在利欲中迷失,最终成就千古美名。

回首当今,张定宇,作为渐冻症患者,扎根医疗一线,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袁隆平,侠之大者,国之仁士,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民生计;张富清,曾在枪林弹雨中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却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们都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成为“国之脊梁”,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万物发端必始于一,腐败亦然。从古至今,不自律者甚多,皆是初之不慎。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典型案件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守住初心失去了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对后来者都是一种警醒,警示所有为政者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古语有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基础,为政者切忌“两面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绝对不能表里不一、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理想信念这个“根”一旦动摇,就会缺“钙”丢“魂”,失“根”入“潭”。

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引用《周易》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求所有为政者要防患于未然,要有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预见意识,做到喜不忘忧,遇事有定力。公私之间,可兴邦,亦可丧邦,公是廉的载体,私是贪的温床,我们所有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守“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信仰。

慎初,是要用一生去恪守的德行,为政者只有坚守初心,才能真正做到“德莫高于爱民”。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经受考验,知足常乐,才能永葆清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