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终成脊梁。沧海横流,砥柱巍然。《我们,从延安走来》通过80多位亲历者的深情讲述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人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和伟岸恢宏的精神谱系刻印我的心间,即使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曾激荡无数知识分子、有识青年的心,他们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尽管这里物资条件艰苦困乏,但到处能听到革命战士嘹亮的歌声,到处都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战士们用歌声抒发救亡图存、赴汤蹈火的壮烈情怀,传唱理想不灭、信念不灭的延安精神。从延安走来的共产党人,坚持真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经受了各种风险考验,付出了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熠熠生辉的求是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再到七大通过新党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我们党能够制定和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我们肩负的繁重任务,党员干部依然要靠理论联系实际的求是精神,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永葆初心的为民情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人民服务”……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写照。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表兄曾因生活困难,希望到延安谋一份差事,毛泽东却回信拒绝:“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只有懂得“人民”二字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才能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为何如此清廉清贫,才能明白延安为何如此让人着迷。“当年每到一次延安,心里都充满崇敬和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有切身感悟”,“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延安精神,永葆初心,赓续为民情怀,自觉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勤恳为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