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清廉”包含着两层意思,所谓“清”,是指一清二白;所谓“廉”,是指不索要不义之财物。对党员干部而言,“为政清廉”四个字至关重要。人们常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来赞誉清正廉洁的“公仆”,古人也总结经验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欺,公则民不谩”“公生明,廉生威”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要老老实实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古往今来,清廉,就是政府对官员的要求,故有“清心为治本”“廉者政之本”之语;清廉,乃是民众对官员的期待,因而在中国戏剧史上便有了“黑面包公”这一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经典好官形象;清廉,更是官员立身处事的根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天,清廉,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妇孺皆知,为政清廉品自高。据史书记载,南阳太守羊续清廉为政的事迹以“悬鱼拒贿”为证。羊续的属下焦俭送给他一条活鱼,羊续盛情难却,等焦俭走后把鱼挂在屋檐下。没过几天,焦俭又拎着一条更大的鱼来拜访,羊续让他看挂在屋檐下的枯鱼干,焦俭领悟了太守的苦心,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府吏们也没人敢礼贿他。羊续“苦心拒贿悬活鱼,聊释穷官清廉意”的举动,折射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大道理。他那从政为官之德的操行,时至今日,对我们廉洁从政仍有教育启发意义。大家应当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微杜渐,坚守气节。
然而,现实中一些违法乱纪人员,在位时“什么场合都敢去,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钱都敢拿,什么东西都敢要”,着实令人心寒。为此,我们一定要坚定职业操守,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为政清廉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讲原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如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坚持原则,甚至公权私用,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讲原则是用好权力的基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权,切不可有越雷池半步的侥幸心理。二要正操守。爱好人皆有之,但党员干部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恣情放纵,要善于节制爱好,否则就容易为他人投其所好提供可乘之机。党员干部要坚守应有的精神家园,诱惑再多,心灵不能浮躁,想法再多,信念不能动摇。三要常自省。党员干部要“每日三省吾身”,要经常问问自己做了些什么,做得对不对,在对自己的拷问中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符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四要严律己。克己自律、慎独慎微是党性修养的一种方式,更是廉洁从政的基本途径。面对纷繁社会,诸多诱惑,不管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唯有清廉,党员干部才能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临大利而不易其义,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职责和使命。唯有清廉,党员干部才能“约己而爱人”,心系群众,塌下心来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唯有清廉,党员干部才能取信于民,正所谓“至廉而威”“惟廉可以服殊俗”,因此,党员干部为政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唯有清廉,党才能永葆生机,国家才能兴盛不败。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对掌握的公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各种诱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面对权势、金钱、美色及各种物质诱惑,看得透,放得下,学会放手,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任各种糖衣炮弹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千万不要因私欲膨胀而迷失了双眼,忘记了党纪国法,失守了“防线”,碰撞了纪律“红线”,触犯了法律的“高压线”,最终沦为“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