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人生况味 书卷之间
来源:旬邑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小龙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3-24 10:54:36

书籍作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一本本书籍,我们开启了心智,丰富了头脑,读懂了社会,进而也就读懂了自己。

读书,是一辈子的要做的事情。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通过涉猎更多的书,让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让你我懂得历史规律,明白人情世故,遇事学会冷静思考,不再是随波逐流,处理事情更加从容淡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余生性好静,好读书,不求甚解。学生时代,每到周末,常去的地方就是到图书馆看书,被朋友们开玩笑,当今时代,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但我认为,开卷有益的道理大家都懂,无需辩解,况且读书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获取知识和精神源泉必不可少的途径。读书带给人的不应当以实际经济利益的大小来衡量,读书仅仅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较为公平,较为广泛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通过书本来认清自己,发展自己,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一种机会和可能。

喜欢读书的人,会在书籍的精华浸润中找到实现自我飞跃的翅膀,会在书籍的海洋中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收获诗与远方的丰盈,也能够在读书中审视内心,看清人生的方向,不慌张、不踟蹰,于生活的寂寥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诚然,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或者一个绝对化的语气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读书有不同的作用。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看待读书的结果自然也是不一样。读书的作用于每个人而言也有轻有重,有些人不依赖读书,依然可以过得风生水起,而有些人依赖读书,却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光会读书不会实践无用,光会实践不会读书也没用。读书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一条途径,一种可能,至于到底选哪一条,我们还是得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总而言之,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和权衡。

但于我而言,余自认为天资愚钝,见过的世面又少,更不敢奢望彻悟,也不想沦为昏昏不昭之人。为此,我只能靠读书补充营养,在精神方面充盈自己的浅薄。而且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乐于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丰富思维,喜欢在书本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旅行。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余独喜,坐于时光的屋檐下,沐一缕阳光,沏一壶清茶,捧一卷诗书,赴一场繁华盛宴,邂逅一段风花雪月,于浮世清欢里细煮光阴,在得失荣辱中点缀流年。在时光的流年里,字里相逢,书中相知,芬芳了灵魂,温润了岁月,氤氲了似水年华。

人生海海,世事沧桑,很多事情,倘若一个人没有一颗通透的心,看到的都是生活的琐碎和薄凉。尤其是年岁渐长,越发感受到精神上没有知识作为支撑,言语上没有理论作为依据,空有一副皮囊,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就会与这个社会脱节,被社会所抛弃。而哪些我们曾经读过的书,就如同先前给生活埋下的种子,在岁月的沉淀中渐渐地发芽、开花、结果。让你内心不寒,充满阳光,自然变得更加自信、强大。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急不躁,坦然面对荣辱得失。是读书,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快乐、聪慧。“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书读的越多,懂得的事理也会越多,人也会变得更有智慧,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自然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我们身处信息繁杂膨胀的时代,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门槛极低,只要打开手机,满屏都是碎片化的资讯,信息时代的快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思考、消化、吸收,更别说翻开一页书细细品读。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喧嚣与浮躁之中,两耳闻不到鸟语花香,两眼看不到湖光水色,嘈杂、迷离、彷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人再难看到内心的真实需求、生活的美妙。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所以,有空的时候,还是选择读会书吧!比起刷抖音,聊微信,书中的世界太美好,它能把我们从手机依赖症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抽身于眼前的苟且,同时它能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他人的阅历、经验与教训,足够抵御现实的沉闷、无聊和轻浮,从而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一片静谧空间。

至今,我仍然能清晰记得少年时期,陪伴我度过青春期的那些书。记忆中读到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那年的夏天,看完中央电视台的《西游记》后,仍然觉得不足以过瘾,脑海中不断闪现着电视剧中精彩画面,意犹未尽,恰好家中的书柜中有一本《西游记》,于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了读书生涯。由于刚上小学,识字不多,读书的时候难免少不了《新华字典》的帮忙。在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沉迷在书中光怪流离的世界,废寝忘食。整整一个暑假,时间过的既匆忙又愉快,那种看完书后酣畅淋漓的感觉至今让我回味无穷,或许,从哪个暑假开始,我走了读书的不归路。

到了中学,由于金庸武侠剧的热播,我又迷上了武侠小说。从金庸到古龙,还有梁羽生等等,一本本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伴我度过了那些年的时光。让我在书中体验一回江湖的潇洒与多彩。上大学后,我开始看一些文学名家的小说。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钱钟书、莫言等等开始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才惊觉,以前错过了太多。读名家的作品,感同身受,作家笔下的世界,仿佛是自己的亲历一般,有着说不出的认同感。

于我而言,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读书早已变成了一种习惯,融入到我的心血中,闲暇时、临睡前、周末时,只要有时间,就静静读一小段,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从容淡定,特别在心情不好时,找本小说,完全沉浸其中,一口气读完,不快也随之消失殆尽。其实,读书最重要的不在于当下收获多少知识或者留存多少记忆,而在于我们翻开书本时,感受到书中优美的字词句篇以及精彩的文笔手法,并且等待它随着阅历的增加、时间的沉淀与我们的生命融会贯通,在某一个瞬间厚积薄发、顿然领悟。张潮的《幽梦影》曾提到:少年读书,如隙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阶成长的过程,而读书无疑是一个人最快的成长道路。在别人的经验中看到世间百态,在别人的故事里体验人间百味。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没事少迷茫,有空多读书吧,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书本提升自身内涵,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落伍的选择。如今“全民阅读”已连续8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进入新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更好的阅读,做一个有知识、有激情、有思想的新时代好青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