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开始降临,忙碌了一天,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泡一壶茶,捧一本好书,远离窗外的喧嚣,抛开生活的琐碎,把自己沉浸在文字的伊甸园。让情感随着作者的笔尖来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一件最惬意不过的享受。
我喜欢读书、喜欢看报。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
记得小时候除了语文课本,唯一能让人愉悦的就是小人书了,那时候谁拥有一本小人书,谁就能被同学们每天众星捧月一样,在班上享有“老大”的特殊待遇,想借阅的同学不但要好生侍候着,还要按先后次序排队等,于是天天就有人在打听“今天到谁了?”。有时候为了能提前一睹为快,我还曾偷拿过家里的东西去做交换。
后来在县城上了学,看书的视野和渠道逐渐宽了,借阅也方便多了。同学中不乏有拿席慕蓉、徐志摩诗集的,有拿琼瑶、三毛小说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喜欢在十字路口的新华书店里磨蹭,偶尔也用攒下的早餐费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留恋在南街口的一家租书摊蹭书看。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时常把自己穿越其中,模仿侠客们拔剑而起、纵身一跃的武功,痴迷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敬仰他们肝胆相照、为国为民、荡气回肠的侠义精神。羡慕那种翻尽千山万水,仗剑走天涯的游历生活……
直到读了另一本书,才改变了我对虚幻的武侠小说的偏爱。这也是我读的最受启发、最深入我心的一部著作,是表现中国当时城乡社会生活,刻画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是将生活的苦难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它至今珍藏在我的书架27年了,每每拿起还是会勾起一段美好记忆。
那是1994年,我在印刷厂装订车间上班,平时就印刷装订一些小学生练习册、寒暑假作业等之类的活计。突然有一天说厂子接了个“大活”,要加急赶一批精装小说。当一摞摞印好字的纸张送过来让我们装订时。我才发现是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那时候还是计件工资,别的同事都在加班加点赶工期挣工资,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每天进车间就摊开还未装订成册的纸张,对着页码顺序津津有味、忘乎所以的先拜读起来,还把页码不齐的次品纸页捡回家经过裁剪,用针线和浆糊连缝带粘给自己装订了一本“特别”的《平凡的世界》珍藏起来……我的这种精神动力或许就是来自文学对我的强大引力,更是路遥先生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如今,随着年龄的递增,随着生活的沉淀,越来越喜欢看书写字。也感谢那些唯美的文字给予我的温暖相伴,使我的内心开始逐渐变得豁达开朗,淡然随心。有一段话我很赞同,如果一个人喜欢文字,便可以在文字中释放疲惫的心,在文字中找到支撑的力量。就像把自己置于无人之境,在沧桑中行走,使自己历练成诗行。
是啊,当你身心疲惫、止步不前的时候,不妨在唯美的文字中徜徉,让内心在文字中归于宁静,淡于浮华;让灵魂在文字中低吟浅唱,酣畅狂醉!或用最唯美的文字书写一篇随笔,记住一段时光,留下一份美好,把自己活成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