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是一个政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国家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整肃党内纪律作风,坚定不移反腐倡廉。清正廉洁也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具备一种觉悟和习惯操守。党员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清正为师,廉洁从教,铸就高尚师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教师要通过传道来育人,自己必须首先修身养性,做到清正、廉洁,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师道”确立了,才能教人为真,为善,为美,学生才会敬而学之。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人格不健全,言行举止不检点,责任心不强,做事不认真,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事业。教育事业,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就要对教育事业热爱和忠诚,就要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她的信念和决心。如今这个时代,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广大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为了让教师对他们的孩子有特殊的关照,部分家长滋生了送礼的念头,企图以“礼”来博取教师对孩子的额外关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情感态度,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坚决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做有偿家教,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教师从事的职业是一个造福人类、奉献人生的事业。人们把教师比“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比作“人梯”和“铺路石子”,让一批批、一代代接班人从自己的身上攀登到科学的顶峰。这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献身精神的教师,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贪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钱物,具有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云南丽江华坪女子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攻坚克难,执着奋斗,为当地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她矢志不渝,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贫困家庭脱贫发展的希望与信心。她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一线言传身教,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给予困难学生母亲般的呵护,深受师生和群众爱戴。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依旧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品德修养和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以廉为镜,坚守育人初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让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