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少点“衣锦还乡”心态
来源:旬邑县纪委监委 作者:蒙茜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2-09 10:26:34

春节临近,大家都离开工作地方回到家乡,中国人讲究“面”,许多游子离家在外一年,就等着过年回家展示自己努力的成果,俗话说“衣锦还乡”。

时下,有不少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衣锦还乡”的落后思想,一些党员干部唯恐父老乡亲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回家都得好好“包装”一下,显得“体面”一点,有的信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手中职权为亲属、子女谋取私利;有的把一举成名、光宗耀祖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谋求仕途进步无所不用其极;有的“特权思想”严重,违规在家乡建设私人“寝宫”。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搞衣锦还乡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一败涂地、贻笑大方。

作为党员干部,这身“锦衣”,应是质朴无华的桑梓情怀。1961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回乡调研,一切轻车简从,住土屋,铺禾草,睡门板,吃群众充饥食用的野菜和糠粑粑,以普通劳动者身份体验民生疾苦,让家乡人民怀念至今。1984年,74岁高龄的张爱萍将军回家乡时,制止警车开道,进村后不要车接车送,挨家挨户串门聊家常,一步一步走完全村,每家每户都收到了他的情意。老一辈革命家这种“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不以其贵加于乡党”的赤子情怀,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

古往今来,多少走出去的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在内的人才让家乡父老引以为荣,同时也成为了家乡后辈追赶学习的标杆。党员领导干部当珍视这份荣耀,以应有的人品官德和政治作为,给自己织一袭“合身的锦衣”。如此,还乡也就超越了“夸耀”的狭义,变得质朴而崇高。

“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共产党人当像老一辈革命领导人那样,祛除“官本位”的思想意识,舍去“衣锦还乡”的情节,要明白家里人只期待你的还乡,要牢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用好权才是正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