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在以廉筑梦以史为鉴中实现民族复兴——《廉鉴》观后感
来源:旬邑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小龙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1-28 10:24:54

当我们凝望历史的时候,历史也正凝望着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千百年来,世人不仅敬畏“廉”、推崇“廉”,还在坚守“廉”的操守。翻开厚重的史册,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挖掘到廉政文化的力量,探寻中国人内心对“廉”的坚守那一道孤光。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由陕西省纪委监委和宝鸡市委、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的第一集《廉源之辨》,看完之后,收获颇丰,感触亦多。众所周知,陕西是文物大省,文化大省,廉政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一件件被历史尘封的文物,我们了解到了文物背后的历史真相及王朝跌宕起伏的命运与兴衰的密码,从而探寻到了中国古代早期廉政思想的起源及其后续发展脉络。

秦岭被称为中华祖脉,在它巍峨挺拔的身姿下,三秦大地上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西周王朝和大秦帝国。周王朝的周礼和“六廉”以及秦帝国设立的监察机制,为后世中国传统化文化的发端和系统化廉政思想的创设奠定基准,影响了后世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在历史的漩涡中走过了挣扎与发展,崛起与建国的道路之后,创造性的总结了“六廉”思想。“六廉”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短短十二个字,言简意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六廉”思想,重点突出强调了一个廉字,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廉为本、以德为先的特点。“六廉”思想既是古代王朝考察官吏的六个标准,又是为政者自己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众所周知,廉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治国安邦的基石。时至今日,“六廉”思想蕴含的深刻寓意,如洪钟大吕,依然时刻警醒着历史进程中的后人,为时代的未来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后,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但民族复兴之关键在于干部之作为,干部如何作为,又是受廉政文化的影响。因此,民族复兴需要全国上下无数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支以“廉”为先的干部人才队伍,修建一条以“廉”筑梦的复兴之路。重拾“六廉”思想对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打造一支民族复兴的好干部队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廉”思想发展到今天,核心价值观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要求我们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务实,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情民情,说人民想听的话,干人民想做的事,不断开拓进取,收获实效。清廉,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到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工会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今天我们选拔干部的时候,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继承,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用廉政文化重塑党员干部甘当人民公仆的品格,同时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心”养“廉”,从“行”树“廉”,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让国家更加富强,民族更加兴旺,人民更加幸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