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腊八粥
来源:礼泉县纪委 作者:张美妮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1-14 14:22:2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于我而言,腊八粥是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一道美食。

清贫的年代,寒冷的北方,人们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粮,白米细面,猪肉糖果是过年才有的待遇。小孩子格外盼望腊八节,因为可以喝到甜糯可口的腊八粥,还可以实现碎碎念的愿望:穿新衣、放鞭炮、吃糖果。

腊八粥的传统食材是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糖、莲子、花生、桂圆、核桃、杏仁、以及各种豆类,做法精致且繁琐,包括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下锅等等。母亲做的腊八粥不同于别人,她用的糯米是外地工作的舅舅寄回来的,平常舍不得吃,就等着腊八节派上用场,其他的玉米、核桃、红枣、杏仁、花生、红小豆都是自家产的,加入适量红糖,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熬,等到香味溢满整个院子,腊八粥就大功告成了。

室外北风劲吹,屋内暖意融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锅腊八粥是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得每次喝粥的时候,母亲都会拿出一个深褐色的瓷碗盛出来一些,不许我们吃,说是喝腊八粥的讲究。年龄渐长,才明白母亲当年忧心柴米油盐的艰辛和她祈愿年年有余、事事粥全的良苦用心。

后来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除了一笔大数额的学费,每个月都会收到家里寄来的生活费,虽然是几百块钱,却不知道家里人受了多少作难,又是如何的节衣缩食才能够让我从偏僻的小地方走进风景如画的大城市,从容自信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识的熏陶。

求学在外的第一个腊八节,距离放寒假还有几天,其他同学都出去玩了,我一个人呆在宿舍看书。忽然想起今天过腊八,愈加思乡情切,想起母亲,想起她做的那一碗满口生津的腊八粥。于是用磁卡电话拨通村里小卖部的电话,等了足足有十几分钟,电话里传来母亲气喘吁吁的声音:“娃,啥好着么?”我连忙说:“妈,我啥都好着,就是想你了。”母亲在电话里安慰了我几句,最后说电话费太贵,等我放寒假回去了,她给我补上一碗腊八粥。

参加工作之后,经历成家立业,及至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的爱有增无减。每年的腊八节这一天,她总是会打电话给我,一遍一遍地讲腊八粥的做法,唯恐我疏忽了某个环节,临末还不忘嘱咐我提前盛出来一些,放在案板上,不要让娃吃掉。

今日腊八,一大早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问我最近县城疫情怎么样、上班了没有。我告诉母亲这些天一直居家办公,有时候会下乡检查。母亲说:“今天过腊八,给娃做些腊八粥。”这一次,她没有给我讲腊八粥的做法,只是叮嘱我现在是非常时期,在家里也要干好本职工作,出门了记得做好防护措施。

《诗经·大雅·绵》曰:堇茶如饴。一直以来,我不曾体会它的含义。疫情之下,家国之情、丝丝亲情更赋予了一碗腊八粥别样的含义。惟愿:粥可温,疫可逐,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