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自诩自己是“天才美食家”,说来与儿时的一碗油茶有关。
1986年我8岁不到,婶娘过门半年怀孕,不时呕吐叔父公事外地出差,婶娘一人孤独守家,母亲自信我老大老成,脚勤手快,伶俐灵巧,遂喊我去做伴。
农村历来一日两餐,天察黑,许是婶娘自觉肚饿,许是出于甚爱小我,先是眉目初露喜色想起什么,尔后掂掂热水壶,感觉空空无水,有些许失望却又要给我希望地用一只手搭到嘴边,好像怕老鼠听见似的,悄悄对我说:“你碎爸在县城买了油茶,明早我烧了开水给你烫了吃!”
第一次听到油茶这个字眼,不知是什么吃食。我看出了婶娘的困乏,随即决定照顾好她。
我说:“我现在就给咱烧开水去!”
婶婶问:“你是不是很想吃?”
我说:“不是的,我要给你肚里的娃娃吃。”
婶娘脸上飘过一抹绯红,害羞地用手指在我脑门上亲昵地摁了摁。于是,我掀开被子,脚尖挑上布鞋,提着空水壶进了灶房。
麦秸易然,十分钟水就沸腾了。婶娘当即冲了一碗油茶放在卧柜上,看着糊状的流质飘着零星的黑白点,我问这是什么?婶娘说这是黑芝麻和白芝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咕噜咽下一口唾沫,婶娘顺手摸了一下我的脑袋,说等一下凉了再吃。随后我们娘俩你一口,我一口,把一碗油茶吃了个底朝天。物质匮乏的年代,着实再没有比油茶更美味的东西了。
以后的好几年再没有吃过油茶。直到上初中离家住校背馍,每周除了回家取一提袋一口咬不透的锅盔,一罐头瓶塞实的咸菜,母亲们还特意为孩子蒸了灰面粉,加了调味料和盐巴,在铁锅炒成干炒面,吃时舀上几勺,用开水冲成糊状,充当稀饭,以免吃干馍噎着,竟也把孩子们吃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结实。
以后在县城读书,街头碰上买油茶麻花的,就面露喜色挪不动脚,停下来尝一碗解解馋,除了黑、白芝麻,竟漂了几枚瓜子仁,沉下几颗花生碎,内容变得丰富了。
2000年工作后,8小时之外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按照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和在街上吃过的口感,自己试着在家自制油茶,几番摸索,最后也做得更胜一筹,母亲笑骂:”猫吃浆糊——整天在嘴上挖抓!她哪里知道我是在追溯从前,寻找一种记忆。
一碗油茶笑,还是祖国好。随着生活的日臻富足,我自制油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从纯菜油到花生油,并且外加了杏仁、核桃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些坚果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上升,从1:10到1:3,简直是质的飞跃。
最近几年,流行吃粗粮,我又尝试着加了上好的豌豆粉。做好,分装孝敬父母、送给最亲的人,当然更少不了特意给婶娘留一份。那天,当我双手把一瓶透过玻璃瓶看得通透的,内容丰富让人馋涎欲滴的新鲜油茶递给婶娘,提起当年我们吃油茶的情景,婶娘的脸上又是一阵害羞,跟当年的神情如出一撤,好似回到了从前……
生命里的油茶在我的手里不断变得丰盈,从黑白芝麻到五仁再到八宝,从内容单一到营养丰富,蕴含着我最初的记忆,也见证了祖国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一碗油茶看发展,坚果比例显安康。感谢我的祖国!感谢新时代!我的自制油茶定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