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书不多,但从小好学,年轻时的她全凭自学把小学三年级的学历修炼成了能出口成章、大会发言脱稿并且条理清晰的水平。她喜欢孔孟文化,我们的童年是在母亲随时随地的说教中度过的,进入社会这么多年来,日子一直在母亲逢错必纠的教导声里丰盈着。
时光如白驹过隙,日子在忙忙碌碌的琐碎中又增添了一度春秋,似乎是不经意间,母亲的头发已经稀疏花白,腰弓背驼的她上台阶都有些艰难了,今天,是母亲七十七岁大寿,我和弟弟早早就商量着召集哥哥嫂嫂们聚一聚,为老娘热闹热闹。
我们各自忙完手头活儿就分头行动,做蛋糕、订餐厅,约着大家十二点前后在老娘住处碰面,共同为她老人家庆祝寿辰。
待我到达时,弟弟和媳妇侄儿早已经到了。侄儿嬉笑着说我:“姑姑,你迟到了,该罚……”我赶紧赔礼解释是半道上接了个电话,临时处理了一个突发事件,所以耽搁了时间。在我和老娘说话,侄儿嬉戏的当口,哥哥嫂嫂们都过来了,还有几位要好的邻居也前来送祝福。我们一行数人就乘兴驱车前往订好的餐厅聚餐。
席间,杯盏频举,笑语盈盈。母亲看着我们说工作聊生活也很开心。她说:“你们今天工作的顺利是社会对你们温良品格的回馈,更是单位和领导对你们能力的肯定,这种信任和肯定要珍惜,所以你们更要自立自爱自强,学更好的本领去工作。用更好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周围人”。母亲见缝插针的循循善诱总是这样让我们听得心服口服,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在她的教导下知道了“君子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中经商的诚信待人、务农的踏实节俭、干公务的勤恳务实,都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收获了一片好口碑。
弟弟的儿子才八岁,在席间敬茶倒水,招呼其他人言语得当,当听到别人夸他这学期学习有进步时,歪着头眨巴着眼睛认真的说:“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而已,不值得这么高调的表扬。”他那诚恳的态度,得体的举止又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小侄儿虽然是母亲心尖儿上的肉,自小在外人面前却总是循规蹈矩,绝不任性而为。母亲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性自然烂漫有几分调皮的,但天性的释放要建立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基础上,才能释放的得体,调皮得可爱。侄儿也乖巧,大人们的话语都听在耳中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约么一个小时过去了,在开心温馨的气氛中大家吃罢了饭,刚放下筷子,侄儿就指桌子上剩下的大半盘炒菜和四五个包子说:“打包吧,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我看着侄儿稚嫩而又一本正经的表情,不由的暗暗愧疚。这几年日子顺了些,经济宽展了些,就把母亲从小在耳边唠叨的勤俭节约给抛到了脑后,吃饭剩菜,用水用电随心所欲,似乎觉得这些东西浪费一下也没有多大损失,今天这一顿饭,是老娘和侄儿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重温了一下思想道德的功课,我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奉行母亲的家教——保持良善,勤俭持家,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光盘行动”节约光荣,真正从生活细节上修心修德,做一个知惜物会惜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