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路过幼儿园门口时,正逢幼儿入学,家长们有的牵着,有的抱着,有的边走边说话,有的默默不语,这些小可爱一一被送入校园,笑着闹着跑进保育室,开启一天的快乐时光。小心地穿过这些幼儿和家长涌来的人流。人群中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模样。眉眼、目光,还有身形,似乎就是我的卓卓,回头细看才发觉不是,我哑然失笑,孩子哪能在这里。他已经长成大小伙子,是一名在咸阳求学的高一学生了。他成了那个家里最高,长得最帅,却又离我最远的人儿了。
想起小时候孩子“计划免疫”,抱着去打针,他傻傻的盯着医生,没来得及哭出声,已经结束。带他去坐摇摇车,每次投币1元,游乐场门口孙悟空、奥特曼、一休哥的造型都坐了,还赖在美羊羊背上不肯下来,只好顺着他,直到兜里的硬币用完。领着他去理发,他望着镜子,告诉理发师,“阿姨,我不再理小平头了,不好看”。
孩子4岁,刚上幼儿云园,我在办公室,妈妈去了山西哥哥那里。十个月,我一个人带孩子还要工作。党政办公室繁杂的业务常常需要加班。一个人睡是孩子的常态,偶有中途睡醒,哭着找妈妈。哄他入睡,继续去加班。
第一次打孩子是我急着拟一份文件,孩子呆在身边一直要吃棒棒糖。不耐烦地讲过“大道理”后他依然还要。我的耐性终于用完,扬手就是一巴掌。哇哇大哭的孩子终于不再粘我,同事带着他去一边玩。
初二那年,孩子的叛逆期到来,学做妈妈不到位的我想不通,那个乖巧的孩子哪里去了。生气、焦躁的我常常和孩子理论。我试图在说话的语调、声音上“取胜”。我欲用“家长的威严”让孩子妥协。我要求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至于心情平复后的孩子偶尔还给我道歉。
孩子上初三了,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上学放学脚步匆匆。模考了,上次进步了,这次后退了。接到孩子的电话,他弱弱地声音传来“妈妈,这次月考没考好”。我一下子泪流满面,孩子,其实妈妈最希望你健健康康,希望你每天开开心心。
忽然就觉得非常想他,那个周末才见,已经上高一的傻小子,那个有一天我已经离开人世,骨子里流着我的血液,“代替”我还在努力生活的小可爱(对了已经是“大可爱”了)。
如果生活可以重来一次,妈妈一定好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