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莫当“躺平”干部
来源: 作者:党唯嘉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2-07 10:5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然而现实中,部分干部不主动担当作为,缺乏信心与斗志,面对任务左躲右闪,直接“躺平”,被称为“躺平式干部”。

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倘若干部“躺”字当头、“干”字靠边,就必然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更谈不上执政为公、为民服务,解决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以,“躺平”不是干部该有的姿态,必须时刻警醒,严防成为“硬伤”。

纠治“躺平”思想,让干部不想“躺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部分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躺平”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这就需要从“病根”抓起,让干部从宏阔的党史叙事中汲取滋养,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准定位、提升认知,常怀国之大者、岗位之重,尽快走出“幸福迷失”的误区,“挺直”身板、有为向前。

铲除“躺平”土壤,让干部不敢“躺平”。“躺平”事小,作风事大。尽管部分干部“躺平”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但根本上还是因为具有“躺平”土壤。试想,若制度落实到位、日常考核到位、监督问责到位,他们又怎能“躺平”、怎敢“躺平”?只有取缔“躺平”市场,提高“躺平”成本,才能使干部“躺平”而不得,永葆向上动力。

激活“躺平”动能,让干部不愿“躺平”。“船到中流、棋到中局、人到半山。”领导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这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是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但如果处处掣肘,不能让干部放下包袱、敢闯敢试、勇于作为,最终只能选择“躺平”。因此,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给锐意进取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既能尝到“甜头”又能看到“奔头”,从而全力以赴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