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就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我时常跟老师们讲,我们要把时事跟教育结合起来,让娃娃们都参与进来,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到底有多么伟大,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某次监督检查过程中,一位中学校长的一番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时常跟娃娃们讲三件让我感动的事。第一件,就是这道测温门”。在进入教学楼时,校长指着入口处对我们说:“这是在武汉封城期间安装的,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也让娃娃们在疫情防控中直观的感受到科技的强大与便捷。我时常跟娃娃们讲:我们今天能安逸的坐在教室里读书,不是因为疫情不可怕,而是因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能够第一时间果断决策封城救国,是我们的军队和医护人员能够临危不惧奔赴疫区,是我们的科研团队能够争分夺秒研制疫苗,是党和国家倾举国之力才换来了我们的琅琅书声。娃娃们,虽然我们还小,但是也要自觉做好力所能及的疫情防控工作,守好小家,才能顾好我们的大家”。
这位校长顿了顿,接着说:“第二件,是前几年我去四川时的一则见闻。一位来自北川的老乡说,地震那会儿,天上的直升机就像苍蝇一样,密密麻麻的,特别震撼,只要看到人就救,不管是当官的还是穷人,他都救。所以说,共产党是真的好啊,把人命当命呢!娃娃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危难时,国家不会放弃我们每一个人。”说到这里,校长的声音有些许哽咽。
“第三件事来自我们身边。我们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几年,别的就不说了,你看看那些老人,患了大病,儿女都不给看了,共产党给看。你再看看那些辍学的学生,父母都不管了,国家管。我们现在不仅吃饱了穿暖了,还有这么好的读书和生活条件,这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党和国家不仅让我们活,而且让我们好好的活。娃娃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用知识来回报国家。国家越强大,我们才会生活的越好。”
在场的人无一不从中学校长的这番话中听出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盼。人常说,少年强则国强。但是,少年如何才能强?我仿佛从这位中学校长的“时常跟娃娃们讲”窥到了一丝答案。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这位中学校长的第一个“时常跟娃娃们讲”,不正是在为我少年明“国”字之意义吗?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有国才有家。强国,要心中有国,要爱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这位校长的第二个“时常跟娃娃们讲”,让娃娃们坚信,无论走到哪里,国家都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强国,要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要信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这位校长的第三个“时常跟娃娃们讲”,对娃娃们寄予着无限厚望。小小少年,终将在强国精神的给养下,成长为参天大树,承担起属于他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强国有我,要奉献报国。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校长的谆谆教诲不仅在娃娃们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也让我们思绪万千。离开校园时,伴着阵阵铃声,回头看着迈着欢快的脚步奔向操场的娃娃们,仿若那备受呵护的雏鹰,终将在老鹰的引领下冲破“疫情”的阴霾,担起“少年中国之责任”,勇敢的在长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