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廉洁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干净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担当是成事之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二者辩证统一。只有准确把握干净与担当之间的内在逻辑,做勤政廉洁的好干部,才能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清除思想“杂草”,做干净的代言人
苏格拉底曾带其学生来到一片旷野并问学生:“如何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第一个学生说用手拔;第二个学生说用镰刀割;第三个学生说用火烧。而苏格拉底在书上面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那么人的思想一旦“杂草”丛生,势必会影响工作,哪有心思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不但毁了自己还会腐蚀他人。
作为纪检干部,我们需强化思想意识用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做到“双管齐下”头脑清醒“做先锋”。做工作要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尤其作为新时代的纪检干部思想上不能犯迷糊,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学思践悟、入脑入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堤坝。建章立制“动真格”。成立“建章立制”专项工作小组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从而把讲政治悟思想体现在勤政廉政上。实践证明,只有时刻防治不良风气的侵蚀,才能有效正风肃纪、纯洁作风,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通过思想教育与建章立制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还必须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提高自觉性,防治不良风气,必须禁邪于未萌初萌,不能让其生成蔓延,积厚成势才能种好人生道路上的“庄稼”。
把好权力“红灯”,做正义的带头人
身在纪检监察这个特殊的部门,虽然我们手中有一些权力,但一定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亮好心中的“红灯”。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要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挺在前面,依法办事、依法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不越“雷池”,不碰“红线”,更应该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受到约束。
作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还必须时刻谨记“三慎”。慎始。“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党员干部一旦心存“一次不要紧,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被“墨”所沾到,破掉“第一道防线”,第二次、第三次……就会接踵而至,进而“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淹没掉自己。因此,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在警醒古人的同时,也警示党员干部特别是新时代的纪检干部要时刻保持“一袭白袍”把好“初始关”。慎独。强调的是“独”,即不因无人知道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亦要谨言慎行。亦不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作为新时代的纪检干部更要需要不断清除内心的恶念,培养善念,不断战胜自己,自我修炼,自我提升。人前人后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的做到问心无愧,把好自己的“内心关”。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反面腐败案例的典型无不是把组织纪律提醒当耳边风,对于自身问题不正视不改正,自欺欺人,结果在腐败泥潭里越陷越深。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把好“小事关”。
亮好勤政“绿灯”,做担当的践行人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以过硬本领担当作为,勤政务实。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委常委、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党政“一把手”,每到一处都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局面。人的一生不在于他能活多久,而在于有生之年给社会留下什么。“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奉献终生,哪怕是死,也要赶在死之前交出满意答卷”。这是文建明生前说的话。2005年,文建明被查出肝癌,先后接受了38次手术。“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价值,活得有精神”,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拼命工作。51岁的文建明因病医治无效辞世。上千名干部群众赶到营山县殡仪馆泪别这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营山县借鉴“文建明工作法”,推行民情收集卡、工作汇报卡、民主测评卡“三卡”制度,着力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广受群众好评。文建明的精神激励着党员干部砥砺前行,他的事迹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才是人民真正敬仰的人,我们要像文书记那样奋发有为、努力工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时代担当的践行人。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共产党员和纪检干部,要高举正义之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使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彬州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站好勤政廉洁的“交通岗”,亮好心中的“红绿灯”,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