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人间有味是“腌菜”
来源: 作者:解双朋 王小龙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1-25 10:34:07

小时候,每到冬季,乡下人家总要腌制一坛子咸菜,以备整个冬季也能吃上蔬菜。人口比较多的人家,得用专门腌菜的大缸准备。在那个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腌菜成了家家户户冬季的标配。寒冬腊月,屋外大雪纷飞,屋内炉火通明,一碗玉米糁子就着一碟腌菜,简单的菜肴,平淡的生活,对于乡下人家来时,这样的生活很是满足。如果没有一碟腌菜下饭,冬日的餐桌上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变得没有滋味;同样,没有腌菜陪伴的冬天也可以说是不完整的。

寒露前后,此时的乡下,地里大大小小的农活已基本忙完,妇女们开始准备腌制过冬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大到白菜、圆包菜、芹菜,小到萝卜、韭菜、辣椒等丰富多彩的蔬菜都可以用来腌制简单的咸菜,每一种单独腌制的或着混合腌制的腌菜,都别有一番滋味。乡下人家对腌菜的情有独钟已经融入到灵魂深处,腌制好的咸菜以酸咸辣口味招人喜爱,让人痴迷。端上桌,比大鱼大肉还受欢迎。在老一辈人眼中,不会腌菜的妇女可以和不会过日子画上等号。

秋冬的入夜时分,昏黄的灯光下,小小的厨房里,妇女们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地赶制着从深秋到初春大半年的腌菜。稀里哗啦地洗菜声,叮叮当当地切菜声,费力的搅拌均匀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腌菜的协奏曲,在小小的村庄上空飘荡。腌制咸菜,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技术活,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腌得好的咸菜,吃起来咸中带鲜、酸辣爽口,唇齿间回荡着一股淡淡的酸菜味道;腌不好的,也就是个咸菜,除了咸就是咸;若是腌制的咸菜中有苦味,那么毋容置疑,一缸咸菜就都得倒掉,那样的咸菜据说吃了有毒。那些把咸菜腌苦的妇女们,倒的时候要悄悄倒掉,生怕被周围街坊看见,被同村其他妇女嘲笑。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苦中作乐、乐亦无穷。

我从小看着母亲腌菜,记忆中冬天的味道就是从腌菜开始的,腌菜于我而言无以言表。咸菜缸里装满了我童年味蕾的记忆,那丰富多样的各色腌菜和那酸辣爽口的香味,总是令我魂牵梦绕。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突然明白,腌菜也是中国民族苦难史的载体,是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困难年代的人们,面对物资的匮乏,想尽一切办法来保存时令的蔬菜,腌菜就成了最好的方法。现在我们,早已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对蔬菜的生活需求早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腌菜对于我们的意义,与以往也大不一样。吃腌菜吃的是一种新奇,一种回味,于大鱼大肉中转换一下口味,但早已融入在血脉里的勤劳俭朴的生活品质,却在一代代传承下来。

或许腌菜是菜肴中的“下里巴人”,上层之人不知腌菜为何物,见了它也不屑一顾。腌菜像缺乏社会地位的下层之人,从古到今,进不了餐厅酒店,入不了富门朱户,只有劳动人民,对它青睐有加。于冬春之季,端一碗玉米糁子就着一盘腌菜,或蹲或坐,于庭院中、在大门口。这样的生活有滋又有味,上层之人根本无法体会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也不必为他人道也。腌菜历经时间发酵与沉淀,在寒冬腊月里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鲜味,那不仅是味蕾的惦念,更是情怀所致,愈平凡,愈长久。其实做腌菜做的就是生活中的酸辣苦咸辣,而吃咸菜吃的也是人生百味。或许,这也是平凡如腌菜的另一种生活态度。

如今的都市人,几乎都不怎么在家自己做腌菜了,也没有几人能从父母手中传承到腌菜的精髓从而做出具有记忆深处的腌菜味道,或许是在匆忙的生活中没有时间,又或许觉得腌菜不太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纯手工做的腌菜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而哪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各色咸菜摆上超市的货架进入千家万户,但那些属于我们记忆中的舌尖上的味道,腌菜的咸香,只能在记忆中慢慢回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早已爱上了别具风味的腌菜,那个酸辣鲜爽的味道,吃一口,又开胃又解腻,唇齿间咀嚼的后味回味无穷。也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底早就滋生了一种抹不去的“咸菜情结”,藏在五脏深处历久徘徊。

时光荏苒,又到了一年秋风起,落叶飘,气温骤降的季节,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农家小院。院子里满是黄橙橙的玉米架,屋子里是暖暖的热炕头,一家人围着炉火吃着热气腾腾的家常饭,就着一碟清脆爽口的腌菜,满满的家的味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