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读书
来源: 作者:王莉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1-16 09:12:21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一条关于读书的动态:“最近,遇到关于读书的灵魂拷问。问,你读那么多书,写那么多文章,讲那么多课,能弄下多少钱?一个人问,笑笑。两个人问,还是笑笑。多个人问,就沉默了。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衡量尺度。这种提问,让人感到不安,感觉知识与文化及自己都受到了高维度的不敬,甚至于是伤害。但问的人很认真,甚至很兴奋,认为自己的提问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虽读书不多,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当然不想辩解,也同样笑而不语。并非我超凡脱俗,家境殷实,没有难到我的经济问题。但二者确实并非等量代换的问题,能体悟读书之妙处的人自能理解,其他自无需多辩。闲暇之时,我喜欢沉浸在一本好书里,一坐半晌,享受着与先贤大家跨越时空地心灵契合、思想碰撞,无意感受时间是静止还是流淌。能发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犹如掘宝般欣喜,手不释卷,反复品读。此时,自我感觉整个人都由内而外静静的美好着。细思朋友的日常,自有他的收获。

读书,是为了能够沉潜下来,给浮躁的心灵增加知识的力量,拉长生命的张力,晕染智慧的代码,认真而释然的生活。当今时代,电子产品飞速发展,各媒体平台齐显身手,信息量爆棚。刷手机时几小时转眼即逝,碎片化信息充斥大脑。于工作、于学习、于生活均无多大益处,白白消耗了时间和精力。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能听到雪落下的声音。“玄云欲落雪,夜久孤灯荧”,“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些雪花,在心里一直藏着。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杨绛先生嗜书如命,笔耕不辍,96岁高龄写出了世人皆叹的《我们仨》。我读此书时也曾感叹于平淡的叙事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浓浓温情与淡定从容。是她让我们知道:从书中品味人生,人生也因为阅读而美好。书读多了,心态和日子全都慢慢变得不再一样。正如她曾经回复读者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世间的好书有许多,我们真正能读几本?

读书,读人间的情、天下的事,那些曾经的沧桑正道、悲欢离合、风土民俗、人情冷暖、气节大义、沉沉浮浮、分分合合、冷冷暖暖,都在读书中显现。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清淡了明,洞然于胸,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读书以后的成熟,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只是不再强求拥有了;害怕的东西,还是害怕,只是敢于面对了。不是每一份来迟的回头,都会有在原地的等候。李子柒在网络上努力扮扬着传统文化,从柴米油盐、粗衣淡舍的烟火气,到衣袂飘飘、仙气升盛的资本圈,到现在努力寻回子柒,与微念的缠绕,是文化过度商业化的危机,不如好好读书。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读书,都不知何为起舞。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挚友,让你独处的日子不孤单;读一本好书,犹如遇一位良师,让你困境时不迷茫。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最易触摸的奢华,是最有温度的温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