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给当今乃至以后所有青年一代留下了宝贵的财产—长征精神!85年前,年仅11岁的王新兰,背着一条毛毯、一双草鞋、一把横笛,拄着一根小棍,一路用歌声陪伴大家共同顺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据统计,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而战斗员则不到20岁。他们是85年前的青年一代,用责任与信念挺起了整个民族的脊梁。
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青年一代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当我再次学习长征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在很多人眼中,9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岭。然而年幼却懂事的向轩却毅然走上了长征的道路,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成长为一名做好了“随时牺性的准备”的战士。面对频繁的战斗、高强度的行军,面对疾病、饥饿以及雪山草地等残酷环境,长征路上的向轩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孩子看。身为通信班副班长的他,总是把马让给其他人骑,轮流站岗时,也主动要求多站一些时间。最终南征北战、进军大西南,立下赫赫战功。如今95岁高龄依然牵挂国家发展和部队建设,向老用一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令人肃然起敬。回忆起那段经历,向轩老人坚定地说,“我有一股心劲,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就是靠这个信念撑下来路走到陕北。”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坚毅、执着,更传递出理想信念的坚韧、强大,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好好学习。
“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正是长征精神的写照。“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不论是年仅9岁的向轩,拽着马尾巴走完长征的老红军徐特立,还是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的红军女战士,这支英雄的队伍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突破生命的极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抵达了胜利的终点。这种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铭记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