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西安逐渐变得湿润,淅淅沥沥的小雨延绵不绝。和大学室友相约,我们再次回到了母校--西北政法大学。这里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崭新的教学楼在雨中静默着,身边走过一群群背着书包、抱着课本的学弟学妹,他们步履匆匆,就如曾经的我们。走在教学楼背后的小路上,我们怀念着曾经四年的时光,雨点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室友突然说:“你看张汤墓,他出现在我们学校是多奇妙的缘分呀!”原来,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走过大半个校园来到了张汤墓。
一位追求法治的“老前辈”陵墓正好出现在一所法学院中,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来见证如今依法治国下的繁华盛世。张汤是谁呢?第一次看到张汤墓时我也有此疑问,在志愿者讲解员的解说下还有图书馆资料的查询中,我慢慢了解了这个用法严酷,清正严明的“前辈”。张汤,西汉时期官员、酷吏,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他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
张汤在小时候便显现出对法律的敏感。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外出时,张汤作为儿子守护家舍。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亲大怒、鞭笞张汤。张汤便掘开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为长安吏多年。
后来,受到武安侯田蚡引荐,张汤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因颇受汉武帝宠信,虽为御史大夫但多行丞相事,故而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皇帝宠信的重臣,死后家里的财产竟不超过五百金,且都是得自皇上的赏赐,没有其他产业,他的清廉俭朴受到后世夸赞。2002年,西北政法大学在建设长安校区时,发掘张汤的墓葬。为纪念此事,西北政法大学在墓葬遗址上建造了具有典型汉代风格的考古发掘纪念碑、中国法制文物与法律文化展览馆与纪念亭。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为"廉亭"题名。
张汤一生追逐法的公正严明,这是我们每一位法学学子应当学习和延续的精神,要把法治当做自己的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尊法崇法学法用法,德法兼修,隆法明德。而他的清廉简朴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总书记的话在时刻提醒我们要廉洁自律,坚守初心本色。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我们身兼监察监督重任,要做到怀抱法律,追寻正义,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廉政制度内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做到仔细审查每一份证据,并在必要的时候加班加点保证案件如期办理;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心中始终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规范和事实之间,才能不负人民、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