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家风致远
来源: 作者:强昕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0-12 16:49:12

有这么一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歌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家国情怀。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每个人都是从一个个家庭成长起来的。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文人雅士,风流人物人才辈出,他们成了历史星河当中璀璨的明星。探寻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我们总能在有意、无意间发现,这些人才的成功不是偶然。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孟母三迁”,为了让孟子安心学业,孟母不惜三次搬迁,这就是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所以先辈对后代的影响巨大深远。

《左转.襄公十五年》记录了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人在山中偶得一块宝玉,于是带回家请懂玉的详细鉴别一番,确认是宝贝以后就藏在家里,但他又惴惴不安,担心家里有宝贝会招来祸事,于是便拿着这块玉石来到京城,找到主管工程的子罕,要将这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说道,你以金石为宝,我却以不贪为宝,若我拿你宝玉,则你我皆失“宝贝”。从这个故事看来,子罕的家风就是为官不贪。

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安徽桐城的老宅院,因地界与邻居发生矛盾,家里人遂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看到来信后,就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信里写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遂感动邻居互让三尺,显大度能容天下,方能天下成其功。遂成就六尺巷美谈。

家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这些优秀儿女们总结的智慧结晶,家风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处事原则,是古人先贤留给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好的家风对后世子孙的影响是很长远的,古代有“一门三公”,“一门三杰”,都是有良好的家风在起作用。

在毛主席纪念堂有一件毛主席穿过的睡衣,上面打了几十个补丁,卫士曾多次劝主席更换新的睡衣,但都被主席拒绝了,以至于到了晚年接待外宾时,因身体浮肿不能穿正装,为此在睡衣的旧补丁上再补上新补丁遮掩。纵观全世界,有哪个大国的主要领导人这样坚持勤俭节约,这样为国为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风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八项规定”就把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新要求明确的提了出来。尽管我们目前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越居世界第二,国家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不再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了,但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仍旧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要求全党要勤俭节约干事情。

二十多年前我在乡政府刚上班那会,父亲就对我谆谆教诲,当共产党的干部,就不要趾高气昂,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群众出身,对待群众来办事要热情,不要冷淡,能办的事就帮忙给办了。在单位要奉公守法,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单位惹事,不要给咱家丢人。父亲也许受祖父的影响,那时候我也年轻不懂事,对父亲的话感觉就是有些迂腐,都啥年代了还讲家风。直到自己有了孩子,需要教育孩子的时候才逐渐明白,家长的风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也逐渐明白了当时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也许那些话祖父当年也给父亲说过,使父亲一辈子耿直不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