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迎接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大决战》,在剧中,我看到了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是何等短暂、力量何其渺小。但千万人的汇聚成的力量又何其强大。
1945年抗战胜利后,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却未到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表面上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着关于“和平建国”的谈判,暗地里却在调遣全国的军队开始秘密备战。该剧立体式展现了决定中华民族命运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通过真实的战争还原、极致的视觉呈现去传承革命精神,带给我们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积极力量。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一向只重视军事技术层面的考量,把前途和未来依赖于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甚至完全不在乎占中国最大多数的、最广大农民的生存问题。国民党政府对军事上的失利,无视政治民生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反而归咎于军事经济方面。一方面他们不断向美国寻求更多的贷款,另一方面通过加紧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无限制发行纸币等手段对国统区人民进一步掠夺,恶性的通货膨胀、穷兵黔武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反观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随着“土改运动”、“整党运动”的推进,上下齐心,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是一场攸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大决战,讲述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四年间,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处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时期,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和平的希冀,依靠着千千万万人民的力量,用革命的武装击败反革命的武装,以少胜多,最终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奋斗历程。个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塔山阻击战,指挥员与战士明知形势残酷无比,明知不可为,但是为了新中国,为了保卫到手的革命果实,那些分得了土地参军的战士义无反顾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决心、意志都令我感动。前线指挥员韩先楚的敢担重担不怕牺牲,那番敌人打到哪儿哪儿就是前线的掷地有声的话语,那誓与阵地共存忙的决心、那不惜代价哪怕战斗到一兵一卒也不放弃阵地的英雄气概使我佩服。当看到伤痕累累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轰炸,冲向实力强大的敌军,硬是以血肉之躯压倒一切的大无畏的英雄气势,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我为我们的子弟兵万分心疼,为我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胜利欢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斗路正长,我辈定当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请党放心,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