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历史。兴衰荣辱、王侯将相、风云变幻的故事让人迷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你争我斗的场景让人向往。月初开始读,到今天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从皇觉寺的钟声,到煤山上的一尺白绫,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读了很长时间的,脑海中上演过无数场。结束那一刻,心里突然有点空落,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事实是就是如此,在宏伟的开局,终有寂寥的落幕,一个王朝的开始,就注定了终结。所有的一切终将烟消云散,终究敌不过历史规律。
一个国家的国运,可以说不仅仅是依靠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天子,依靠更多的是下面那些文臣武将,诚如岳飞所言:“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国家有治矣。”这些有家国情怀、有气节、胸怀天下、有理想的人多些,国家安稳。那些和稀泥、自私、奸诈的小人少一些,一个国家的气数也不会败的那么快。
看完这十几个皇帝的生平,就会发现电视上演的皇帝是多么虚假,皇帝也是人,皇帝也不好当,皇帝只是一个牌位,坐上龙椅也不是万能的。有的皇帝为了权力稳固,大肆杀戮。有的压根都不想当皇帝,只是身不由己。有的有想法,想有所建树,但无奈国家气数已尽,含恨而终。作为一个人,不就是想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吗?皇帝很简单吗?皇帝也很累,他们只不过是被权力奴隶的人,为了权力,每天尔虞我诈,真的也不容易。
看完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些有的为了理想抱负,为了情怀,为了道统,为了心中那份信仰而被后人铭记的伟人,也有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为了荣华富贵,无耻到极点的而被后人唾骂的奸诈小人。以上帝视角看完这么多位古人文臣的生平,一切的所为都是为了生存,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有很多事情,要放弃很多,要想生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时候不得不和光同尘,此谓厚黑。但是有些人就是那么纯粹,坚持心中那份大义气节,到死亦无惧。于谦,于少保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海瑞,海刚峰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史可法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管结局如何,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功过自有后人说。
鲁迅先生说过:“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先生的才情与智慧不用多说,自有世人为证。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当年明月先生为我们在冰冷无情的历史场长河中,打捞起一点温暖:舍身取义的杨继盛、另类的太监张敏、执着的飞天万户等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一直存在,我们的民族才能虽饱受风霜,却历久弥新。
写完上述突然内心平静下来,“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历史真的很迷人。
(旬邑县土桥镇纪委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