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是最近走红全网的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博士论文“致谢”的部分内容,作者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多年求学的艰辛历程,字里行间的那种淡然、释怀及坚持直抵人心,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读完“致谢”,我已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求学的孤影,我虽没有作者的坎坷经历,但我能感同身受,那种无助,又无能为力,真的是令人心痛。但作者能一路挺过来又充满正能量,我不由的感叹到底怎样的幸福才配的上作者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透过文字,我看见的是一个坚毅的灵魂,一个不放弃梦想的追光少年。身处命运的漩涡,作者三十岁之前走的路极为坎坷,一路风风雨雨,吃尽了生活的苦头,耗尽心力去争取哪些对于普通人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面对生活的转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甚至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要扛不下去了,但是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把书读下去,通过知识,实现了梦想,收获了幸福。
世界之大,每个人如蝼蚁般渺小,可渺小之余,每个人又坚韧无比。有些人注定一辈子要比别人走很多路、吃很多苦,但是寒门学子,想要改变命运,是万万不能放弃读书的梦想,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生之路如果真的有捷径,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实现阶层跃迁,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是作者认为最开心的事。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道路,尘埃里开出的每一朵花都有它的意义。就如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能热爱生活的人。说的应该就是作者这种和命运抗争到底,并战胜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难,创造奇迹的人吧!人生一世,免不了要遭受生活的种种考验,不要为自己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同时一个人的心态也决定了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了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坚持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人生如逆旅,无论是怎样的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坚强,学会果敢,学会充满信心。正是由于这些苦难的磨练,所以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精彩和绚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强,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夺目!其实生活就是这样,
人生也是这样!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世间的情,冷与暖总会有。别喊累,因为没人替你分担;别言苦,因为没人替你品尝;别脆弱,因为没人替你坚强。
星光不问追梦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苦,都会扎根在你的生命里,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气质,终有一天,生命之花会悄悄绽放,惊艳四方。不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希望每一名学子在最美好年华里,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像作者一样坦然无畏的写下:“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最终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来回首自己过往种种的时候,内心仍然感恩当年那个奋斗的少年,人生里,总有一段传奇在等你!
回想起上学时,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吃不了学习的苦,那么将来只能吃生活的苦了。对此,我深以为然。想当年,那些在学习吃过苦的同学和作者一样,现在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算是生活对于他们的回报吧。而那些天天叫嚣着“学习太累了”、“我们不学了”的同学,前几十年,他们没为自己的生活犯过愁,吃不了学习的苦,最后,除了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外,还有一大部分人毕业后只能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过差不多的生活。所以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正确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一些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也有些东西永远也无法弥补。大概说的就是这两种类型的同学吧。有些道理或许当时不明白,但是时间是公平的,会让你明白的。幸运之神会把幸运好好地分给每一个人的!可能只是时间段不同,每个人都可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都可以得到自己那一份幸运,只要你好好奋斗,做好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
“致谢”的最后,作者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所以我想告诉所有的莘莘学子,学习的苦与生活的苦相比,不值一提,学习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最公平、最有效的道路,加油吧,奋斗的少年!
(旬邑县纪委 解双朋 王小龙)